第三百九十四章 兴学之道 (第4/4页)
可是股遗产终归会消散,后人如何继续保持强大,靠的还是自己的坚强。 前人能为后人所做的,唯有栽树。 种下一颗良种,成长为撑天大树,提供后人纳凉。 唐清安思来想去,目前最适合的,唯有实学。 “国家强大与否,在于百姓是否富裕。国家太平与否,在于百姓是否和乐。国家兴盛与否,在于民风是否清正。 正如林公所言,唯穿衣吃饭矣。 可穿衣吃饭四字,写起来简单,做起了谈何容易啊。” 林如海笑道。 “任何法度长久以后,都会生出弊端,有了弊端不可怕,不变才是可怕。 变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穿衣吃饭。 以百姓能否穿衣吃饭为准绳,我们就盯着这一点,节度府盯着地方,地方盯着百姓能否穿衣吃饭。 百姓能穿衣吃饭,定然就和乐,百姓和乐,民生自然清正,民风清正,百姓和乐,国家定然太平与强盛。” 唐清安抚掌而笑。 百姓的生活富裕了,他们的标准自然也就高了。 例如他穿越前的时代,在少年时期,国家还贫穷,百姓手中也没有钱。 看电影,看书,听歌碟都会用盗版。 当时他看过一部港剧,一个片段中,邻居倒垃圾有盗版光碟,被邻居老太发现后,竟然嘲讽指责。 年少的他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无法理解,以致于终身难忘。 那时候各种言论,说国外如何云云,国内只有盗版云云。 而当国家富强起来,百姓富裕后,不论是电影,书籍,音乐等市场,都越发的兴盛。 就如网文一道,从诞生之初的只为烟钱兴趣,发展到众多人以此为生。 百姓有钱,消费提高,创造的市场越大,提供的岗位越多,百姓越发富裕。 如此循环下去。 家家一辆车,竟然就要成为了现实。 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国家当初的一切向钱看,以振兴经济为准绳,以百姓安居乐业为目标。 几十年的努力,从而开花结果,促使了西方国家的抱团,因为国家真正的强大了,不是一国能抵抗。 所以当唐清安听到林如海的这番言论,理解了他的意思,也认可他的思想。 因为当百姓富裕后,多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是经过检验而不变的真理。 “林公所言,深得我心,金江镇从今日起,推崇实学,以百姓吃穿,加入对官府的考核,两百年内,此法不变。” 林如海内心感动,声音颤抖。 “此事可交给我,我定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金江镇的强盛之道尽我所有。” “理当如此,此事唯林公可担负。” 唐清安肯定道。 学问比他高的,不如他有经验,经验比他高的,不如他有学问,学问和经验都比他高的,不如他有坚韧。 林如海的一生经历,以及成就,绝不是普通人能达成的。 至少。 林如海有这份潜力。 作为节度府的推官,林如海有职责,推动金江镇。 金州。 将军回来后,很快就撤销了学堂,融入军学堂。 从此。 金江镇只有军学堂。 军学堂的学生来自于军队和百姓。 军中子弟免学费,百姓子弟缴纳学费,遗孤则免学费和伙食费。 军学堂的学生们,学习实学,学习兵事,文武两道。 学习如何让百姓能过上穿衣吃饭的生活,把实学灌输。学习如何让敌人恐惧和畏惧,把兵事灌输。 此举,间接提高了军人们的地位。 学堂主教邓章亲自来找将军,提出他的忧虑,担忧武夫乱国,不受控制。 唐清安不以为意。 “这是军士们应得的。” 金江镇的时代是不同的,不是和平的时代,而是战乱的时代,军队要承受大量的伤亡。 哪怕日后的大争之世道,军士拼命,都是长久的主题。 而随着金江镇的民生越来越好,百姓也不像以前那般贫苦,如果不提高士兵的待遇和地位,谁会愿意当兵呢。 金江镇民生发展的越好,就越要大大的提高士兵的待遇。 现在军人的待遇不错,是建立在百姓前几年的生活困苦上,两者对比而产生的结论。 当百姓生活富裕,士兵哪怕仍然保持目前的待遇,其实也算的上是退步。 因为没有提高士兵的地位和待遇。 当兵获得的好处,不如百姓生活的好处,而当兵的还要承受伤亡之痛,自然而然士兵的地位就越来越低下。 换做是谁,都不会再愿意去当兵,此乃人之常情。 至于大周的时代,担忧武将乱国。 所以才要更大力度的推广实学,把百姓的衣食,打入人们的心底,人以人为本。 (本章完)键盘战斗家的红楼从辽东开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