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意外,是惊还是喜? (第1/3页)
第十一章 意外,是惊还是喜? 吃晚饭之前,范无病又到现场去看了一下,慰问了一下坚守工作岗位的马克西莫斯和哈利福特等人,当然了,这次就没有给众人发支票。 老子也不是大头,出钱的时候总要讲求回报嘛,既然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没有必要铺张浪费了,毕竟我的钱来得也不容易。 范无病又围着卫星转了两圈儿,这次大家对他的感觉又好了不少,毕竟那句话说的好,吃人的最软,那人的手短,外国人也认这一套。 甚至这一次,哈利福特不但给他看了专用的卫星表面涂料印制在实物上面的效果,同时还让他换上了一套工作人员专用的服装,亲自上前去摸了摸他的卫星。 虽然还隔着一层手套,但是范无病总算是摸到自己的卫星了,感觉硬邦邦的,有些冷的感觉,本来范无病还想要伸出两根手指在上面敲一敲,听一听声音如何的,哈利福特急忙将他给制止住了。 “范,这可不是西瓜!”马克西莫斯也是冒了一头的冷汗。 且不用说范无病的弹指神功会不会对卫星表面的物理结构造成永久性的损坏,仅仅从卫星表面的技术含量上来看,这绝对不是一层薄钢板那么简单。 比如卫星表面的静电处理技术,就是一个微小且重要的项目,在空间技术研究的初期,许多科学家们都已经预料到火箭和低轨道卫星上的表面电位为零点几伏到几伏之间,但是根据估算,这个低表面电位不会对卫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在六十年代末以前,大多数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否认空间环境能导致卫星表面充电以至对卫星造成破坏的可能性。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在同步轨道上的许多卫星发生异常现象。 为了解释这种异常产生的原因,国外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直到一九七二年以后,科学家们连续观测到卫星异常与磁层亚暴的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准确的联系,才得出了空间环境、特别是磁层亚暴有可能使卫星表面充电到数千至数万伏的结论。 这样的话,就有了针对性的处理,因此在卫星表面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结构上,休斯公司都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这么精细的东西,怎么敢让范无病像敲西瓜一样玩耍? 范无病嘿嘿地笑了笑说道,“我以为这东西应该很结实呢。” 马克西莫斯可不敢让范无病再在这里厮混了,他立刻将范无病身上的工作服给扒下来,然后将他撵到了外面,勒令他以后只能在二十米以外的远距离进行观察。 一位被划归到范无病手下的“员工”此时的观察告一段落,看到刚才这一幕,不由得笑着对范无病说道,“卫星是比较脆弱的东西,尤其是它的表面,不但要经受差距极大的高温和低温的考验,还要面对有可能突然到来的宇宙尘埃的打击,虽然我们都已经利用各种方法来避免这种伤害的出现,但是客观地讲,在很大程度上,一切都要看运气。” “哦,这个我是知道的。”范无病听这位专家一说,便想起了自己以前看到的通讯报道。 通讯卫星最大的天敌,不一定是宇宙尘埃,而是太空垃圾。 自一九五七年十月,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全球共进行了五千多次发射,先后将数万吨人造物体送入太空,人类在享受利用太空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将地球的近地空间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从废弃的运载火箭部件、卫星的碎片到宇航员遗失的工具等,应有尽有,其总重量估计已经超过了三千吨。 太空垃圾最大来源是滞留在轨道上的火箭残骸,在把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中,运载火箭的箭体会分级脱离,第一、二级会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很快返回地面,而第三级在把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后,则可能与分离时产生的诸如爆破螺栓、弹射弹簧等小物品一起长久地漂浮在太空。 火箭箭体的残骸形体较大,监测相对容易,因而可以防患于未然。但问题在于,它们自身也有可能在太空中相撞、爆裂或解体,生产出上百万的碎片后代,造成更大麻烦。 据统计,在历史上的太空相撞事件中,最突出的是阿丽亚娜火箭残骸。一九八六年,阿丽亚娜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残骸和小碎片。后来这些残骸和小碎片在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过程中,先后导致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和一颗法国卫星命丧黄泉。 那个专家点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