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 (第2/2页)
口却连扬州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当然,扬州地处江南富庶之地,养得起这么多人,而鲜卑苦寒之地过的又是游牧生活与大靖子民相差甚远,这两者比较有偏颇之处。 但,没有人去经营,鲜卑府永远不会有起色。 没有大靖子民生活,鲜卑府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成为大靖的天下。 鲜卑州牧言辞切切:“陛下,鲜卑如今十射之地才有一人,如此空荡,绝非长久之计。当务之急,便是我大靖子民真正入主鲜卑府,只要我大靖子民多于鲜卑人,许多事情即便没有政令,十年百年之后,鲜卑府更多的不会是鲜卑人或是大靖人,而是二者通婚而生的混种人,这些人才是大靖鲜卑府立足的根本。” “如果咱们不走出这一步,哪怕杀尽鲜卑府的叛军,也不会是人心所向。” 自朱家军攻下鲜卑,新府荒地开垦了两年,民众也收服得差不多,这些人有吃有喝也好对付得很。 但朝廷甘心一直这样养着这些随时可能反了自己的人,只为鲜卑土地落在大靖名下? 那就太蠢了。 本质上,这种行为与大靖向鲜卑进贡没什么区别。真要说起来,反而是大靖成了鲜卑的属国呢。 这不是贞元皇帝,也不是大靖所有臣民想要看到的局面。 因此,徙民势在必行。 徙民,通婚,设学开化,开荒种植。 这些都是鲜卑府往后这十几年的重中之重。 是大势所趋。 但朝廷要让这个决议真正贯彻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不说,更有许多艰难需要克服。 只说迫在眉睫的徙民之事,这事放在前两年荒年的时候尚且困难重重。 大靖的子民虽也有因饥荒而背井离乡的,但他们在大靖的国土之内,所要面对的异乡也是有着相似面孔,喝着同源之水的地方。若叫他们千里迢迢穿过沙漠,去到一无所知的鲜卑府去,除了一些走投无路的年轻人之外,年纪老一些的大概宁愿自杀在故土也不愿远走。 再有一点,大靖的子民对鲜卑有着天然的仇视。 他们的父亲,丈夫,儿子,同胞们,有多少是死在鲜卑人手里?哪怕鲜卑如今已成为大靖的国土,这种根植在血脉里的排斥,除非几代血脉的净化和淡忘,否则,难以消除。 迁徙一些北境边民倒是可行之法,毕竟边民有两点好处:一则他们对鲜卑偏见少了些,二则他们也有很多过着游牧生活。 但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 把这些人都迁徙到鲜卑府,那边民原本所在的地方岂不成了荒城? 那也是几代人苦心建造出来的城池,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就算从别的地方再迁徙难民过来,那边民绝对不答应——哪有自己舍身就义,让别人享福的道理。 徙民是大事,早在鲜卑府建立之初,这件事便被提上议程,但两年过去了仍然没有想出两全之策来。 自古以来,民众迁徙便是大事。 若是处理得好,那便是名垂千古。若是处理不当,那便是遗臭万年! 贞元皇帝不敢冒险,一番从长计议,这件事便就这么荡着,直到鲜卑州牧将此事正是摆在了明面上。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