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10节 (第1/4页)

    到了晚上,一个个地窝子己经具备雏形,一堆堆的柴火燃起来,加上小孩的玩闹笑声,给大盘墩内外增添了许多生气。

    第二天,刘衍便叫上陈勋,带着陈勋手下的四名墩军出发,准备勘察一下周围的荒地分布情况。

    第十六章 荒废的财富

    阳光正好,虽然现在的天气还很寒冷,但是今天的阳光却很充足,刘衍、陈勋一行六人沿着南河转了一圈,眼前南河蜿蜒往西北而去,沿着河的两岸,一些军户或是民户不久前播种的田地小麦正在出苗。可以看出,河两边耕种的田地还是太少,离河边不远,便是裸露的大片大片干燥的土地。

    众人徒步从一处枯木搭成的小桥过河,来到南河的对面,对面也是同样这种情况。

    刘衍略略一估计,从大盘墩到南河一带,两岸可供开垦的荒地达数千亩之多。

    其实这些土地土质都算不错,可惜水利失修,灌溉不便,这些原本算是优良的田地都荒芜了。如今大明各地就是如此,干旱少雨,农事全赖灌溉,有水之处为沃壤,无水之处便为荒漠,对灌溉系统的依赖性极大。

    众人沿着南河而行,可以看到河岸旁一些原本渠池的痕迹,不过这些河渠多年没有疏浚,水流不到,己经多是淤浅废弃了。这使得离河稍远一些的田地无奈荒废,毕竟那种可供灌田的砖石深井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家便可挖制的。

    如果官府卫所将这些河渠重新疏通修理,完全可以让这一带成为良田土地。

    不过这事也只能想想罢了,各地水利失修严重,是眼下整个大明普通存在的情况,朝廷没有这个财力顾及水利的维修,有限的一些经费又被官员们贪污私肥,灵山卫同样也没有这个财力心思,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此时刘衍站在河边四顾,只见眼前地势开阔,这是一片多好的土地啊,后世山东各地本就是产量大户,山东的蔬菜可是闻名遐迩的,而现在刘衍眼前的土地却只能无奈荒芜。

    刘衍沉思着,陈勋几人都是种田好手,陈勋更是走到刘衍的身边,说道:“甲长,这一片都是好地啊,如果挖些池修些渠,再招些军民开垦,将来这一片都可以成为良田。”

    刘衍点头,其实大明对于各地军民开垦荒地向有优惠,开垦土地尽归军民不说,三年成熟后,每顷土地止征少许的牛具银,甚至很多地方应纳税粮还准蠲免十年以上。

    只可惜到了现在这个世道,真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库空虚,需要征收大批的税粮,官绅豪强将自己应纳税粮转派到平民身上,本来开垦荒地投入就大,才一熟之后,往往官府卫所便迫不及待地交来催派,造成垦农入不敷出。

    若是继续追逼钱粮,就不得不迫使垦农逃亡,又造成田地荒芜,这样恶性循环,各地灾荒越来越严重,也造成百姓不愿意开垦荒地。由此可见,再好的政策也架不住贪官劣绅的盘剥!

    其实一个朝代的末期总是不缺乏土地,灾荒战乱过后,有些地方整村整城的荒废,甚至千里无人烟,大明各地荒芜的土地其实不少,但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百姓生活,辛勤耕种也是白费功夫。

    刘衍盘算着如何招募军民前来耕种,如果能让这些军民安心下来,屯堡还是很多希望的,历史上卢象升任宣大总督时,大兴屯政,积粟二十万石,崇祯帝谕九边奉以为式,此外还有诸多成功的例子。

    刘衍的初步打算便是以屯田招揽流民过来耕种,然后再让这些人全部加入军户,保证了粮食来源,同时又保证了兵源,同时还是一个强大有凝聚力的集体,将来一边耕种一边征战,再加上刘衍自己开设的一些工坊,便可以让自己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有朝一日终将会席卷四方!

    想到这里,刘衍只觉得胸中气度万千,四顾河两岸的土地,心头豪情充溢胸腹,自己的明天,就从这里开始。

    刘衍、陈勋几人继续向南行进,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海边。

    其实大盘墩距离海边并不是很远,如果走直线的话,过河南河不远便是海边,花费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时辰罢了。

    刘衍四下看了看,忽然见到前方有一处已经荒废的晒盐场。虽然刘衍并没有真正见过海边晒盐的场景,但是也多少有所耳闻,晒盐用的盐池还是能认出来的。

    于是刘衍便询问了几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