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节 河北两路的会议 (第2/2页)
“长子于十八年前战死,次子死于十五年前,三子采石伤了头傻了,四子在九年前重病,五子为边军弓手。孤女现年三十有二,未嫁,守二老于榻前,供养子侄,自学医术为四兄看病。” “本官与礼部李尚书、前相公李公、刑部温尚书、知河北冯公商议。赐此女田地六百亩,其中上田三百亩三十年免田税。赐烈女牌一面,见官免礼。” “当然,这是朝廷的意思,也是合乎大宋律法的。本官以个人建议,请鲁家沟族老收此女入祠堂,这一条也不知是否合乎族中规矩,本官只是建议,此待良善当褒奖,此女当在族中留名。” 刘安的话一句句的传下去。 召集整个河北两路的派官员、乡中宿老、大商、大地主、兴农好手为代表开会。第一件事情只为一个三十二岁还没有嫁出去的老姑娘。 这是小题大作吗? 不! 这是大事。 至少在李沆眼中,刘安这事办的好。 自古以为,忠孝是作人品行的基础,一户百姓家中两子为大宋战死,一子还在军中守边,这已经是值得嘉奖之事。 更何况,为照顾家小,不敢嫁人的善女。 这事,李沆是非常支持的。 大宋这个时期,有时候族规、家法甚至大于宋律,许多事情都是由族规、家法先一步处置的。 女子入祠堂。 这是不可能的。 有例外吗? 刘安自己都不知道,历史上对这部分的记载是极少的。 话点到为止,在男尊的社会,刘安已经说的够多了。 刘安翻到下一张纸:“莒县孟氏子孙,孟五儿,其父瘫痪在床八年,无褥疮…… “青州…… 刘安一口气点了十个人,八个是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媳。 “礼部张尚书、李老相公、冯公、温尚书将与本官联名上书,为这十人请封、赐碑,此十人为河北十孝,秘书省会派人为这十人著书立传。三年后,本官希望各州县能上报本官孝子、孝女、孝媳。一但被评上,所属县在磨勘之时,记一次功!如若县中有大不孝之事发生,县令记大过一次。” 刘安刚说完,李沆上前补充了一句:“老夫也加一句,三次大过就地免职,永不复用!” 李沆虽然是致仕老臣,可他的话放在朝堂上也一样管用。 会场内跪倒一片。 不是官员,多是各乡里宿老。 刘安与李沆退离,张齐贤却挡下了刘安,示意刘安继续。 刘安低声说道:“张尚书,接下来是你的活。” “我没吃早餐。”张齐贤给了刘安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然后坐在回去。 刘安没办法只好喝了一口水之后重新走到台前:“第二事,各县备考学子,在县学读书之时,增加一条备考条件。以举人例,自家所在的村、镇。识字率低于七成,会试除名,这个识字率怎么算,会写自己的名字,能写家书,能读家书,能算简单的账目。” “县令负责制,全县的乡、镇、村达标,记一功,不达标记一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