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寻古探幽话蔡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寻古探幽话蔡庄 (第2/3页)

是,当我来到乌石村之后,几经查访,还是没能知道“蔡公泉”在什么地方。

    多数乡人说,乌石村附近有一座“天公宫”在宫的上方,有一座寺庙,庙前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玉泉”二字,是不是我要找的“蔡公泉”?后来,我又问了好几位老人,都说只知道蔡襄倡造洛阳桥的故事,不知道在乌石山上,曾有过蔡襄寻得清泉的遗迹。

    在“山穷水尽”之时,有一乡人告诉我,原来在“天公宫”的附近,有一条靠山的村巷,由村巷而入,就可以到达“蔡公泉”的遗址了。

    根据他的指引,我从一条小巷中穿入,后面,就是乌石山的山坡了。顺着一条羊肠小道而上,及至半山坡上,远远能看到一块石碑,于一丛繁密的红花刺后面,孤独地站着。再走上几步,就能清楚地看到这块石碑了。这是泉州市府在一九八四年六月立的一方石碑,上面写着“蔡公泉”三个楷体大字,碑文正面是:经本府于一九八三年一月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八四年六月日立。

    碑文的背面是:北宋泉州郡守蔡襄在此疏浚甘泉,便民提汲,乡人誉曰“蔡公泉”治平元年(公元一〇六四年)晋江令王克俊刻石。

    越过那丛荗密的红花刺,在之后的一块大岩石上,刻有一排文字:“蔡公泉——治平甲辰四月二十八日晋江令王克俊”其时字据已让岁月的尘埃遮盖了,若不认真查看,确实看不出来。而用手一擦,依稀的红色油漆,还在字底下留着,可见数年之前,还是有人上来描过红的。

    在刻字的山岩下面,用一排花岗岩角石砌起,护住了那块摇摇欲坠的山岩,岩石底下,有一个锅底状的土凹槽。看来,这个凹槽应该是之前的泉窟,因为日久天长,泉水干涸,加之一年又一年泥土积累,如今的“蔡公泉”也就剩下一个小小凹槽了。

    不管怎么说,我总算找到了这口传说中的泉眼。此时,顿时感觉一阵欣慰,直起腰杆时,但听林间的小鸟“吱吱喳喳”地唱着歌谣。

    寻古探幽话蔡庄(二)

    文/图戴高山(2275字)

    编者按:蔡庄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玉霞社区,于乌石山下。据传,这里曾经古松成林,山上山下,数以万计,被称之为“万松庄”蔡庄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朝,一千多年来,这里曾经居住着蔡襄的一支后裔,是蔡氏族人的聚居地。早年,蔡庄人丁兴旺,最多时逾以万计,号称“万人烟”随着蔡氏人口增多、占地越来越广,名声越来越大,原来的“万松庄”自然而然就成为“蔡庄”了。

    蔡庄颇具传奇,有关蔡氏家族的传说很多,这些传说多半散落民间,由老人们口口相传。古墓名泉,奇石异树比比皆是,更增添了蔡庄传奇的历史韵味。

    蔡氏祖穴极富传奇

    蔡襄之后,蔡氏家族一度极为兴旺。原来的蔡庄,曾被称之为“万人烟”后来世事变迁,家族衰落,不少族人不断向外移民,人丁渐渐稀少。

    据相关资料记载,蔡庄蔡氏人口解放前只有60多人,到目前为止,也只有200多人。并且,现居蔡庄的人口多是杂姓人家,实在无法形成真正的蔡氏村落。

    那么,原来一度兴盛的蔡氏家族,为什么会突然家道中落呢?

    记得在寻访“蔡公泉”时,大爷曾向我提起过,蔡氏家族之所以中道衰落,是因为祖上的风水让人破坏了。他说,蔡氏祖穴原是一潭“塘鲺穴”后来,有人将墓盗了,将里面一窝“塘鲺”抓得只剩一只,孤单零落。乡人传言,蔡氏后人也只有一人为仕,便是这条“塘鲺”转世的,这个人叫蔡芳言,明朝进士,后来贵为帝师。他仕途返乡之后,在蔡庄建起一栋七进的巨大官宅。还有人说,附近那条大官路,也和蔡芳言的传说有关。

    泉州的民间传说向来有趣,特别是有关祖穴和风水的传说,听起来让人感觉玄乎其玄,很有当地风俗传统。这个出自大爷口中的祖穴传说,就是其中经典,值得回味。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是真是假,一时无史料可查,只是更加丰富了蔡氏家族的传奇。

    事实上,有关蔡氏家族中落,也有另一种传言。

    据说,当时乌石山上虎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