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99节 (第1/3页)
像驿站这样牵涉很广的事物要改变了,许多事情其实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只不过尚未正式改变。 翰林院参与编订简体字的《嘉靖字典》,京城一些士绅也谈论了颇久。 唐顺之这样明年会试的热门举人、潜力股,更是早已凭借监生的便利认识了其中一个翰林学士。 再者说了,如今礼部的张子麟对他颇为赏识,唐顺之还未高中出仕,其实已经在京城小小扬名了。 那《嘉靖字典》,他其实有一册手抄稿,已经熟悉了不少字的新写法。 现在,他很想第一时间看看这一份新出的报纸。 知道了方三虎在等人签收,唐顺之便开口说道:“徐典簿去宫中内书堂进修了,每日都要到夜前五点……哦不,寅时才回来,你只怕要等很久。” 果然,这个时候门房回来了:“徐典簿不在,你明日卯时以前再送来吧。” 方三虎顿时着急,那回去了岂不是要挨训? “我代徐典簿签了吧。只是他们送到国子监的,署了名以示收到便可,而后送到徐典簿公厅里便可。” 唐顺之开口,那门房自然认得他这个国子监里明年高中呼声很高的监生。 他想着只要有人担干系,何必得罪他? “有唐老爷签收,自然可以。” 费了这一番周折,方三虎终于把要送到国子监的十份《明报》送了出去,对着唐顺之称谢不已后,欢喜地收好签了字的派单往下一个地方赶去了。 而在国子监的门房里,唐顺之又说道:“徐典簿还没回来,我在这里先看看。数目不少,你也没干系,可好?” “自然,自然!您老是文曲星下凡,小的巴不得能多与您老亲近亲近,带些才气回去熏熏我那不成器的小儿子。”门房满脸是笑,“唐老爷,小的给您沏一壶茶?” “那可不敢当。”唐顺之只是笑着,知道他仍旧会沏来一壶茶,而且不会差。 取了一份《明报》之后,唐顺之首先就微微张了张嘴。 ……这报纸上的文章,为何却是先从左往右、再从上往下读? 很显眼,毕竟明报二字最大,它所处的位置就不是右上角,而是左上角。 其他的标题也同样如此,不是竖排,而是从左至右横排。 唐顺之琢磨了一下,感觉这里面只怕也有一些深意……暂时想不通,他就先继续强扭着习惯看下去。 而后嘴巴越张越大。 国子监“订购”的这十份报纸,除了主管的官员们会看,也会允许监生们传阅、抄阅的。 唐顺之的第一反应很简单:大明真是要彻底变了。 当此之时,在西北边镇呆了四年的杨一清刚刚回到京城里,他现在被安排暂时住在了会同馆南馆里。 刘瑜亲自陪同:“按官吏待遇法,奉命外差的旅宿吏部都已经跟通译局签好了协议,制台在此处署个名便可。” 杨一清呆呆地看着他。 刘瑜也有点尴尬:“通译局只能严格执行招待标准。当然,超出部分,我亲自来安排。仰慕制台已久,今日还请制台赏光,由我做个东道。” “……既然如此,自然是我自己掏腰包。”杨一清也尴尬地笑了笑,“离京日久,诚意伯谈什么赏光?我也有意多向刘驿总多请教京中近况。是这样称呼吧?” “如今大家确实是这样称呼。”刘瑜伸手,“请。若说京中近况,我便先用这《明报》为纲,先与制台说一说?” “有劳了。” 杨一清对于大方向自然是一直收到京里消息的,他毕竟还有参策身份。 但是细节嘛……他也很吃惊:“这《明报》,为何是这种体例?” 到了夜里,京城的有心人们和随后才知道消息的,全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第一份官报,不说文字已经是这样了,排版上为什么也是新的体例? 但这个问题在报纸上传递出来的信息量面前,完全不值一提,往往只被亲眼看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