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38节 (第3/3页)
。” “在曾子、孟子的西侧从北往南,分别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 除了朱熹,其他人基本都没听过吧? 没关系,这四配十二哲共十六人,除了子思、孟子和朱熹之外,另外十三人都是孔子的入室弟子,是因为辈分在这摆着的,听没听过不重要。 而朱熹之所以能配享从祀孔庙,那便是因为理学的缘故了。 “等等。” 朱棣蹙眉又回味了一遍。 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荀子呢?”朱棣发出了灵魂疑问,“荀子不是圣人吗?为什么没有配享从祀孔庙?” “回父皇的话,荀子是圣人,被称为儒家后圣,现在也确实配享从祀孔庙了,只不过没在这四配十二哲里,而是在东西两庑从祀的‘先贤先儒’里(荀子从孔庙除名是明代之事,但是嘉靖年间,此时尚未发生)。” 朱高炽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看好大儿这副模样,朱棣便晓得,其中必有隐情。 荀子作为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位大儒、儒家思维集大成者,他不仅没能和与他并称的孟子一样获得儒家亚圣的称号,而是来了个不伦不类的“后圣”,便是连配享从祀孔庙中位列“四配十二哲”的资格都没有。 荀子,为何会有如此待遇? 他到底是做了什么以至于如此不受后世儒者待见呢? “哼,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说法?为何支支吾吾瞒着朕?”朱棣轻喝道,他确信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的,毕竟配享从祀孔庙“四配十二哲”是多少大儒梦寐以求的位置,若是其他辈分不够贡献不足的人进不去也就罢了,以荀子的地位,怎么会进不去呢? 别说“十二哲”,就是“四配”的圣人,也足够了吧! 朱高炽不敢说,道衍却早料到朱棣会问。 事实上,在道衍与张宇初商议为姜星火补上这个窟窿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 道衍淡淡笑了一声,然后抬起头望向朱棣,道:“这里面是有几个缘故的,不过老衲说的直白,还请陛下恕罪。” “道衍大师且说来,朕绝不怪罪。”朱棣大方道。 “其一,便是理学兴起后,说荀子诋毁大贤至圣先师孔子。” “哦?”朱棣大惑不解:“荀子怎么会诋毁孔子?” 道衍慢条斯理地说道:“这件事,是因为荀子在《宥坐篇》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叫卯的大夫官至少正,这人能说会道很有本事也很受欢迎。他与孔子一起在鲁国讲学,结果把孔子的学生都抢了去。后来孔子当了司寇,上任仅七天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并且暴尸三日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是真是假,上千年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可不管这事真假如何,就凭荀子把这事写下来,在后世儒者的眼中,那就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的行径。” “确实如此。” 朱高炽也是苦笑一声道:“这件事如果说是真的,那毫无疑问就要在大贤至圣先师的圣人像上涂抹污点;这件事如果说是假的,那荀子就是明目张胆地污蔑大贤至圣先师无论怎么样,都是错的。” 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 或许,这仅仅只是荀子的一则寓言故事,用的是托圣立言的手段,在以前可能也没什么。 但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社会风气愈发森严,开始有了“理大于天”的思潮,荀子的这般诋毁大贤至圣先师,自然是罪大恶极,只凭这一点,就足以让荀子翻不了身了。 “其二,陛下之前说过,荀子有三个有点名气的学生。” 道衍笑了笑:“张苍乃是西汉一代名相,所谓汉既初定文理未明,苍为主计而整齐度量、序律历,不过此人做事一流,却没有留下太多的著述,因此历史地位很高,思维层面上却没有太多可以议论之处荀子的地位之所以这般尴尬,主要是被剩下两个学生拖累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