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141节 (第2/2页)
满交代的任务:试探大明的使团正使,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 而他与李景隆对答一番后,心头却不由感叹。 ——日本可从未有过如此风华人物! 这位明国的大将军,身材高大、眉目舒朗,且气度雍容华贵,谈吐更是不凡,不论聊什么,都能从容接上话来,说的头头是道。 重要的是,这位大将军言语间非常的客气,似乎并没有对日本有何成见。 而更加吊诡的是,这位大将军对日本人的风俗人情、精神特质,似乎都非常了解。 这让古剑妙快不由地在心底打起鼓来。 明国,是有备而来! 而这位大将军是如此地不好对付,又如此地客气,显然,这其中一定是有蹊跷的。 否则如何解释,在明国一人之下的权势人物,想来即便不如幕府将军架空天皇这般威风,也是能统兵数十万一言而决的帅臣,为什么会对日本这个在明国人眼里的蕞尔小国这么了解,又这么客气呢? 须知道,古剑妙快在游历大明的时候,当别人知道他日本人的身份时,即便嘴上不说什么,眼中也会微不可查地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在大明眼中,尤其是大明的权贵眼中,日本那就是化外之地。 谁会特意去研究化外之地的历史、民俗、人性? 答案唯有一个,明国要对日本动手了! 这不是日本杞人忧天,这种事在一百多年前元朝就干过,还不止一次。 日本人很清楚,他们距离华夏,并没有想象中遥远。 如果大明借道朝鲜,陆路距离日本只有一个海峡的距离。 如果大明的水师从宁波等港口出发,到平户港也就是最多三天的时间。 而“元寇来袭”这种灭国之战的阴影,也一直笼罩在日本人的头上。 所以,思考完毕的古剑妙快,在无形中已经增添了不少心理压力。 看着满屋用竹竿夹着的对联、诗词,李景隆好奇问道。 “法师所写,是日本的文学,还是在大明时学习的?” “乃是五山汉学。” 古剑妙快给李景隆解释了一番,李景隆方才明白过来。 日本的文化,自从平安时代以公卿为中心的儒学式微以后,代之而起的就是以五山禅僧为中心的禅林儒学。 所谓“五山”,便是日本模仿南宋官寺制度建立的禅宗寺院体制,包括鎌仓五山、京都五山以及京都南禅寺,共十一座禅寺,合成“五山十剎。” 嗯,十剎有十一座,很合理吧? 因佛教经典都是以汉文书写,所以汉学乃成为僧侣的必修课程。然而这一时期的汉学,乃是以探讨性理之学的宋学为主。禅林的日用文书多用汉字骈文体,这种骈俪体的四六文,经常要引经据典,除引用禅宗语录外,还引用大量儒典、诸子百家乃至中国文学作品。 要应付五山的日常生活,禅僧不仅要学会写四六骈文,还要熟记许多华夏经典。 因此,五山汉学空前兴隆。当时五山禅林颇与中国相似,尤崇尚华风生活,其所撰的诗文也有与元明文人并驾齐驱者。 李景隆看着这位他情报中幕府将军的智囊,爽朗地笑了。 “我这里还有几幅前人真迹,回头便让仆人送到法师的禅寺里。” 古剑妙快犹豫剎那,说道:“那便谢谢大将军阁下的好意了。” 废话聊得差不多了,双方终于进入正题。 “不知大将军阁下奉大明大皇帝旨意出使日本,是为了何事?”古剑妙快透过袅袅升起的茶烟,盯着李景隆的神情。 李景隆不动声色,只说道:“乃是为了宣谕日本国王,大明新皇登基之事。” 古剑妙快微微颔首,复又问道:“那不知大将军阁下可否私下透露一下,关于勘合贸易,新的大明大皇帝,可有意向?” 闻言,李景隆蹙紧了眉头,面容严肃、气场摄人。 “这是法师问的?” “还是足利将军问的?” “亦或是后小松国王问的?!” 古剑妙快吓了一跳,连忙道歉道:“大将军阁下不要误会,是在下好奇问的。” 随后,便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 见吓唬住了对方,李景隆的揪起来的心,也慢慢地放了下去。 吓死个人。 朱棣压根就不打算跟日本谈什么勘合贸易,即便是谈,那也是要日本割地才能谈的。 若是李景隆现在拿着这个条件去谈,怕是能直接气的幕府将军拔刀。 而作为大明的正使,朱棣的底线和条件只有李景隆知道,因此李景隆是万万不敢松这个口风的。 除了这点小风波,两人又交谈了半个时辰,品尝了在中国早就被淘汰的抹茶法,随后李景隆被古剑妙快恭送出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