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养老养娃日常[七零]_第10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8节 (第2/2页)

 徐兰笑问他:“累不累?”

    唐启阳说:“不累,我一个人拉少一点,要把刺嫩芽焯水?”

    其实他可以多拉,但一人拉那么多石头上坡不合理。

    徐兰说:“是,水刚放。”

    徐兰快速切好腊肉锅里的水才开,唐启阳接手做,把刺嫩芽焯水捞起,倒掉水,把腊肉分两份,分别和竹笋和刺嫩芽炒。

    两个菜都是快炒,米饭刚焖熟菜也炒好,摆饭吃饭。

    一家人坐下吃饭,晓风和晓语看菜里的肉,心里有点愁,爸妈过日子真是大手大脚,中午炒菜都放腊肉。

    徐兰和唐启阳不知道两个孩子心里的担忧,只觉得竹笋特别好吃,刺嫩芽炒腊肉别有一番风味,春天山里的食材就是鲜嫩。

    两人对晚上的腌笃鲜期待起来。

    午饭后唐启阳继续去拉石头,徐兰带两个大孩子继续剥竹笋。

    唐启阳去拉一趟石头回来就不再去,边烧开水把徐兰她们剥的竹笋焯水晾晒,边准备食材,煲上腌笃鲜。

    五个麻袋和一筐的竹笋,焯完水晒出来也不多,晒干后将会更少。

    少就少吧,掰竹笋的时候容易,回来处理却不容易,很费功夫和时间,徐兰懒得继续做。

    晚上的腌笃鲜真的很鲜美,比之前那回做的地道多了。

    晓风几个不会区别,只觉得都非常好吃,晓风和晓语更担心家里变穷。

    徐兰感觉老大和老二没有享受美食的高兴,问她们:“晓风晓语,你们觉得不好吃?”

    晓风回答:“好吃”,接着她鼓起勇气问:“妈,我们家会不会吃穷?”

    .

    晓语四个听了姐姐的话一起抬头看向妈妈。

    徐兰肯定说:“不会!放心,我们吃得起。”

    见妈妈语气肯定,晓风五姐妹放下心。

    唐启阳说:“小孩子操什么心,等你们长大有工作成家再操心,到时候你们会觉得现在是人生最快活的日子,小孩长成大人很快,好好珍惜现在。”

    乔怡听了唐启阳的话,觉得这些话不是一个农民会说的话,心里再有疑虑她不会随便问,更不会和别人说。

    随后多天,只要不下雨路干,徐兰和唐启阳天天去拉石头,院子一角堆满,就堆在自家上下斜坡的路下边的小空地上。

    榆钱出来的时候晓风几个媷不少榆钱回来,数量比去年多一倍,煎两回榆钱饼吃也没吃够,可惜自己种的还小。

    天气渐热,下雨天路泥泞时徐兰拿半旧的衣服和瑕疵布给晓风改做两套衣服,下面四个一人一套。

    晓雯下面没有接穿,徐兰就把她的衣服拆开,接一些碎布把衣服做大,她能继续穿,这下小家伙的衣服最多,做好试穿时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天是下雨第二天,雨停路没有干,唐启阳拿网笼进山网八条鱼回来放进水缸里养,三条是鲤鱼,五条是鳜鱼,都是一斤多重。

    当晚红烧一条鲤鱼,第二天大清早,唐启阳就把五条鳜鱼提去齐家,请齐老的大儿媳妇帮忙做臭鳜鱼,谢礼是其中一条。

    齐老见唐启阳提来的五条鳜鱼,把鱼放进水缸里后向他伸出拇指:“厉害,一次能找到五条。”

    唐启阳和他笑说:“运气好。”

    齐老笑说:“可不是运气好,我今年的运气也不错,做出的新茶比往年多。”

    唐启阳不客气说:“那匀给我一点吧。”

    齐老爽快说:“匀给你,现在的人肚子都饿,能常喝茶的没几个。”

    唐启阳默一下说:“以后会好的。”

    齐老点头说:“是慢慢会好的,不意外今年的夏收能丰收。”

    唐启阳微笑说:“我也觉得是,齐老,我回去了。”

    齐老:“好,我给你拿茶。”

    “谢谢。”

    徐兰吃过早饭没有去上工,运发酵肥去后院,拿竹铲铲到玉米根部旁边,发酵肥不多,每两棵就放一点点。

    施完肥,徐兰用铁锹给玉米培土,她做到一半唐启阳就回来接过活。

    徐兰拿柴刀去秧红薯苗的地方把长的红薯藤割下,又割成小节。

    用竹铲在培土后的两窝玉米之间挖一个小坑,把一根红薯藤放进去,然后把挖出的土掩回去。

    这样种不快,上午做不完下午继续干,到后面红薯藤不够种,第二天清早徐兰就进山。

    到山里徐兰先收新鲜的野鸡蛋,然后到下空地拿出光伏板和蓄电池蓄电,再到池塘边催生一些苜蓿割下扔池塘里喂鱼。

    池塘边的浅水区长出一些水草,徐兰发现在这些水草中间有一群一群的小鱼虾,数量很多。

    多到她怀疑这些鱼虾长大会不会有一部份饿死?

    一亩多的池塘有一半是三米多深的深水区,中间最深,由深到浅副射到岸边,这池塘能养这么多鱼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