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李长安的手记 (第2/3页)
“也就是说,农耕是手段,最终把农产制成食物才是目的,方可使‘齐民’(平民)获得‘资生’之术。” “李长安于栗河郡。” …… “天授元年,四月十五。” “余至仙游郡。” …… “天授元年,五月三十。” “余至梁溪郡。” …… “天授元年,七月初七。” “余至石安郡。” “今日玲珑生辰。” “家书虽不曾断,然思念之情愈盛。” …… “天授元年,七月二十八。” “石安郡事毕。” “明日,动身前往宛川府城。” “这是最后一府。” …… 烛火摇摇, 李长安放下毛笔,长舒一口气。 待纸上的墨渍渐干。 将其放入已有厚厚一沓的手记里,收进须弥宝囊。wap..OrG 然后再抽出一张纸。 “今日,路遇一老农,讲起一则故事,颇觉有趣,遂记之。” “有一姓焦的书生,在园中读书,夜里来了两只狐妖,变成天姿国色的两个美女。” “两姐妹进了屋,便开始挑逗书生。” “书生很生气:‘岂有此理!我乃读书之人,见不得你们这般艳俗模样,快给我滚出去!’ “其中一个狐妖笑了:‘真是个书呆子。你既然是读书人,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们姐妹立刻就走。” “这上联是:“戊戌同体,腹中只欠一点’。” (注:戊为十天干之一,戌为十二地支之一。戊戌二字大体相同,就差在中间的一个点上。) “书生想了半天,不得其解。” “狐妖笑着说:就这还自称读书人?我替你对吧:‘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说罢,两狐妖一笑而去。” (注:己为十天干之一,巳为十二地支之一。二字的下半部分相同。) 放下笔,李长安忍不住摇头啧啧轻笑,将其放在一边,等待墨迹变干。 然后靠在椅背上,闭眼盘点自己这半年多的收成。 大汉这段时间借助开辟商路之便,顺利进入南方三府,并且迅速铺散开来。 东南三府和南方三府,逐渐连成一片。 因为大汉的势力扩张。 文道修行也走上了快车道。 每个月散布出去的诗文越来越多。 现如今,已经有六十首诗文,借助各地文昌碑传播开去。 这还是李长安刻意放缓速度的结果。 大晋文坛开始出现一种极其怪异的现象。 有的诗文明明极好,却就是没有登上文圣榜。 反而只集中出现在一地文昌碑上。 还有其他地方的文昌碑,因为零星文士拜了文名,所以向外传了一些。 好多文宗大师出手,虽然在文圣榜上占据了前列甚至榜首。 但却在一郡一县的文昌碑上败北。 怪异无比。 四院一监也都在找这些诗文的出处,始终一无所获。 不是没有人怀疑李长安。 恰恰相反,很多人都在怀疑,但就是没有证据。 这半年多来,每个月都有三品大儒过来查看,可是李长安封闭识海,除非有人也开辟出了识海,否则结果永远都是一无所获。 如今脑海中的文窍,已经有三成被点亮。 虽然每一首诗文产生的文气并不算多,但汇聚在一起之后,已然隐隐有了江河之势。 识海上空,地位极其特殊的《将进酒》诗文星辰熠熠生辉,四周的星环璀璨如宝石,围绕着星辰缓缓旋转。 而在文气云海里,还有一枚枚古朴篆字沉浮其中。 这些便是李长安尝试数百次后,找到的印刻本命文法的办法。 识海是文道和武道的交融之地。 关乎成圣之道。 体内一切文气和武道真气,都受到识海掌控。 李长安便将识海作为承载文法的地方,借助文气云海日夜淬炼。 终于在没有文箓的情况下,硬生生用文气凝练出了本命文法篆字。 “只要一切顺利,最迟明年,我的所有文窍就能全部点亮,届时《大周天玄法》迈入七品圆满。”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