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_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纪交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纪交易 (第1/2页)

    周新举办的发布会结束后,最让媒体们印象深刻的要属,关于媒体定义的那段话了。

    如果你有一千万个用户关注,那你的影响力可以和纽约时报媲美。

    现在已经有博客,也有各类网络社区,在这些网络社区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网络名人。

    但是由于缺乏变现方式,在Quora出现之前,一个人在互联网上再有影响力,也很难把这种影响力变成经济利益。

    谷歌的广告分发系统还没有问世,按照点击率来收费更是遥遥无期。

    这是自媒体时代到来的前夜,Quora的出现让所有普通人能有变现渠道。

    在当下,你如果在互联网上有影响力,要如何变现?首先需要自己建立一个个人站点,然后站点需要去引流,有一定的点击率。

    再拿着这个点击率去挨个的找广告投放商聊。

    在没有云服务器的年代,个人还需要购买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然后拉带宽到自己家里,最后还需要搭建个人站点。

    简单来说,单纯的文字工作者想靠个人影响力变现,几乎没有可能。

    自建个人站点,收益连服务器和网络带宽的费用都无法覆盖。

    腾讯早期在创业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服务器和带宽跟不上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QQ迟迟找不到变现手段。

    现在的博客也是同样的问题。

    你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网站上建立个人博客,广告收入是互联网公司的,不是你的,即便你贡献的内容是吸引用户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这样的大环境,导致Quora抽30%都显得格外良心。

    当然这确实良心,周新即便抽50%,用户都不会觉得自己被割韭菜了,愿意和用户分享利益的互联网公司就这一家了。

    “我认为Newman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从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媒体模式。

    我把它叫做新媒体,这种全新的媒体模式和纸质媒体截然不同。

    在纸质媒体时代,我们严重依赖编辑的个人经验,由主编、资深编辑、普通编辑和记者,大致这样一套金字塔结构。

    记者写的稿件由普通编辑进行修改,然后由资深编辑和主编来判断是否能够获得读者的喜欢。

    有没有可能受到读者喜欢,如果稿件有价值但是没有达到要求,那么经过反复修改后登上报纸或者杂志。

    如果没有价值,则稿件被淘汰,成为一篇废稿。

    而这篇文章是否真的是读者所喜欢的,并不知道,因为这篇文章没有被推到市场上经过检验。

    以波士顿先驱报为例,波士顿先驱报一共有接近一千位员工,而我们的平均日发行量是4.8万份。

    我们完全无法保证,我们发行的,真的是用户喜欢看的。

    Quora金选创造性得把决定权交给用户,大量用户决定出最优秀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会被交给其他用户阅读。

    从精英投票机制,变成了大众投票机制。

    是的,我们的编辑团队很优秀,在业内工作多年,能够敏锐捕捉读者需求。

    但是他们真的每次都是对的吗?和读者本身相比,他们难道比读者本身更了解自己吗?

    我不这么认为,Quora的做法显然要更合理。

    我们也看过了Quora金选的内容,从内容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比我们的报纸更加优秀。我问过我们的编辑团队,他们一致认为Quora金选比我们的报纸更能吸引用户。

    即便站在他们的角度,也是这么认为的。

    同时Quora的用户,关注数到达某个量级,他的影响力其实就对应同量级的媒体。

    因此我把这种全新的媒体模式叫做新媒体,这对我们的业务来说是一种颠覆。

    他们不需要编辑,不需要记者,只需要把事件抛出去,然后让用户自己把最优质的内容选择出来。

    Quora只需要做一个汇总就可以,把优质内容汇总就是一份优秀的杂志。

    这是多么夸张的效率,大家需要有危机意识,同时我们也要推出自己的知识问答社区。”

    默多克在内部讨论会上的发言很快被自家报纸刊登在了头版。

    “Quora金选?新媒体!”

    Quora金选推出后的半个月时间,订阅人数突破了50万。

    “70年到14天,互联网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Quora官方账号在某个回答下,公布Quora金选订阅人数突破50万的第二天,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

    “纽约时报1851年成立,纽约时报的日发行量突破50万份是在1921年;Quora金选发行于1999年,日发行量突破50万份用了14天。

    当纽约时报日发行量突破50万份的那天,时任纽约时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马克汤姆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