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第28节 (第3/3页)
豫豫地找上她,说想向她借抄报纸上的文章。 应思卉倒不是那种小气的人,但店家人那么好,影响人家的生意才是她最过意不去的。由于她自己实在拿不定主意,于是下学后又跑去览文亭,特意问询店家的意思。 方歌揣摩许清元的意思,办报纸并不是为了获利,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信息传递扩散的窗口,再说应思卉会特意来询问,那是她太过知礼,而其他购买者就不一定有这份心了。 本来书生抄书自用都是常事,更何况是内容更少的报纸呢,即便她真想阻止也是无法做到的,于是便非常洒脱地让应思卉不用顾忌,买后的报纸随她处置。 于是很快的,一股看报的风气在书院学生间流传开来,即便有官家子弟诟病报纸的时事内容与邸报大致相同,但还是无法制止它的流行。 第一个原因是报纸的售价十分便宜,每张只要十文钱;二是因为平民之家没有稳定的途径能够获取邸报,不如现在这样有需要就可以购买抄录来得方便,反正店面就在那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许清元原本雇人抄录了一百份报纸,是打算卖三天量,谁想到第二天下午便销售一空。而实际能看到报纸的人还要在这个数字上翻一番,比如自从息传开后,览文亭窗口前一直聚集着不少蹭报看的穷书生,买报纸回去的人也可能会在自己看完后分享给同窗观看或抄写。 等到三天后第二期报纸出来之时,览文亭前居然已经聚集了三五个翘首以待购买报纸的文人。 《郢都杂报》的受众人群非常固定,就是京城中准备参加科举的考生,因此内容上主要集中在时事政治、各领域的专业知识、百姓的需求和生活境况、时事热点问题等等。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读者观看,许清元还将几种前世报刊中常见的趣味板块告知方歌,由她草拟每期版面和内容,再将样本送给许清元最终决定成品。 当时之所以决定三天出一期报纸主要是考虑到几个问题:一是一天一期的话害怕会因为内容不够典型充实,报纸出现注水的情况,质量下降非常赶客,她不敢冒险;二是她们发行量太小,选活字印刷会赔的底儿掉,只能手抄,现在人手有限,一百份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虽然说许清元没指望靠这个盈利,也做好了前期赔钱抢占市场的准备,但她没有那么雄厚的资金承担更大的风险,现在每月五两银子的月钱既要承担铺子的租金,还要支付雇佣文人撰写抄录的费用,每月所剩无几,无法盲目地扩大规模,不然等待她的只有崩盘这一个结局。 报纸形成稳定的受众之后,卖的越来越快,有时候上午刚刚摆上架,下午就卖得精光。很多没有第一时间赶来购买的学生纷纷向方歌提意见要求多印一些,方歌只能苦笑着表示目前只能印这么多,无法加印。 随着报纸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大,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许清元加印的越多只会赔的越多,在没有找到平衡点之前,她不敢轻易更改现状。 好在此种情况持续两三个月之后,有一家书斋找上门来,说希望借报纸打个广告。 作者有话说: 12点还有一章,18点还有一章。 第43章 书斋老板开门见山, 直接对方歌道明来意,方歌自己忖度着这是个赚钱的法子, 但不敢擅自决定, 当晚就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许清元。 看来古人也很有商业头脑嘛,许清元终于等到肥羊上门,自然不会放过, 但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及保持报纸的声誉,她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所有广告不允许单独开设板块, 只能在报纸中缝发布;第二,每期中缝最上面都会写明“广告宣传产品与本报无关, 请谨慎甄别信息,理性购买”这句话, 希望商家能够接受;第三, 需要书斋老板或者以后可能的其他商业合作伙伴承诺,持该期广告的报纸到店消费的人, 商家给予一定优惠, 优惠方式和力度需要在广告中明确说明。 为防止报纸被重复利用, 她还帮商铺想了一个办法,每个顾客持当期报纸到店消费后,店家可以在自家广告相应位置盖章,以示此报已经用过,无法再次使用获取折扣。 方歌听的不住赞叹, 忙记下来,第二天就把要求如实转述给书斋老板。 书斋老板表示要回去好好思考一下, 别的不说, 折扣的事就得好生算算, 别忙活一阵子到最后还赔上钱。 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商铺找上门,类型比较集中单一,就是书斋、笔墨铺子等等跟文人用具有关的店铺,最多就是有个定做文人衣衫的裁缝铺子找过她们,其他类型的广告对报纸似乎都不太感冒。 并且目前磋商中的几家商铺因为还不太清楚回报率,都不肯出高价。 经过一旬时间的思考,书斋老板最终第一个点头同意许清元提出的条件,向他们支付广告费十两银子,在七月中旬的时候,他的广告终于见报。 书斋老板坐在店里,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这次试水的效果如何……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