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不当皇帝就得死_第两百八十五章 巨型枪弩的威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八十五章 巨型枪弩的威力 (第2/2页)

  “角度减四,力道加五。”计算兵迅速计算出了新的抛射参数。

    所有抛石机操作手在都头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们误差调整,准备下一次抛射准备。

    首次发射圆石落点在西夏大军前方五步处,效果一般,只有一辆盾车被圆石的惯性滚来砸成碎片,推着盾车的西夏士兵也提前逃开了。

    但是下一波足足三百具抛石机同时发射顽石,而且多达百分之八十全部扔到了西夏大军兵力最密集的地方。

    圆石刺耳的破空声和砸中东西的声音之后,紧接着便是一片惨叫声,西夏士兵顿时倒下一大片,碎尸和盾车的碎片漫天乱飞。

    “三百步。”

    “发射!”

    “发射!”

    “二百步。”

    听到这个报数后,抛石机队的都头微微点了一下头,头也不回地叫道:“换特殊散石包。”

    搬运手以最快的速度把格物研究院最新研究的所谓散石包抱了上来。

    这是用特殊的网兜紧紧包裹了二十个拳头大小的硬石,整体是圆形的,且跟之前发射的大圆石大小一样,区别是跟圆石重量不同。

    抛石机操作手接过散石包,迅速放好。其他操作人员迅速做好蓄力准备,

    观测员在这一瞬间同时汇报道:“一百五十步。”

    “角度减五,力道加五。”

    “发射!”

    随着抛石机队的都头一声令下,这个装备军队才两个多月,虽然经过多次试验,但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的散石包被打了出去。

    下一刻,也不知道这散石包的那网兜有什么特殊性,三百个散石包在西夏军队头顶十丈处突然裂开,其中的二十枚拳头大小的小圆石便向四面八方溅射而去。

    虽然力道没有一枚完整的圆石大,但却打击一大片。

    直接打死人的不多,但只要是中了这小圆石,不管是人,还是马都会受不轻的伤。

    三百个散石包,六百个弹石,只打死了近百西夏士兵,但是一下子就让近四五百西夏士兵受伤,惨叫声比之前大圆石砸来时还要凄惨响亮。

    对于拓跋安丰来说,面对这样的一个军寨,他能够选择的战术其实不多,第一波三千步兵推着盾车向他判断出来的薄弱防线攻去,他们身后还跟着三千骑兵,只要前面打出缺口,三千骑兵便可以最快的速度发起冲锋,粉碎眼前的一切敌人。

    之所以判断这里是最薄弱的防线,是因为那里有一个缺口,而其他地方都是厚实的矮墙挡着。

    虽然拓跋安丰知道,这个缺口很可能是陷阱,但是他也知道龙卫军团需要留下出口,随时出城野战,以防止他们西夏军队不顾一切过河杀入金城。

    黑压压的战阵密实得就像铺在荒原上的厚地毯,西夏军队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甚至准备了大半年的动员和调集军队。

    所以,即使眼前面对龙卫军团强大的远程攻击能力,他们只能被动挨打,但也表现出无坚不摧、绝不退缩的气概,还活着的西夏士兵和受轻伤的士兵继续往前挺进。

    一片片成本并不低的散石包被发射而出,呼啸着落进西夏大军之中,将一辆辆盾车连同推车的西夏士兵砸死或者砸伤。

    这些盾车前部是厚厚地木板,底部有硬木作地长轴和滚轮。挡板上面还铺着厚厚的棉被。

    这种盾车是西夏大军标准的攻城武器,以往可以在填平壕沟后从大道上一直推到城下。

    前排的西夏士兵一边推着盾车前进,一边脸色发白的看着头顶上落下的大小石头。

    身边的同伴砸死或者砸伤,但还活着的西夏士兵并没有去慌乱的躲闪,这意味着这些西夏士兵堪称是精锐

    终于,在付出近千人的死伤代价之后,西夏人马上就快要到冲击距离了

    这一波发起攻击的西夏士兵都是已经参加过好多次攻城战的老兵,刚才进攻之前将军动员时候说了,城堡内的龙卫军团才一万人,兵力严重不足,这么长的一道防线,只要能突破一点,近战之后,让那可恶的远程抛石机失去效用,以他们西夏武士的强悍,人数又是敌军三倍,定能够轻易将敌人打败。

    而按照每次攻城计划,他们盾车兵只要在线上突破一点,把人放进去,就算任务完成,后面的事情就是骑兵冲锋厮杀了。

    ………

    ………

    城头上的远程攻击是格物研究院在大宋床弩的基础上改进的巨型强弩,城墙外面防线抛石机距离敌军一百五十步的时候,距离巨型强弩还有三百多步。

    但这已经到了巨型强弩的有效射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

    一百具巨型强弩同时发射,一百支弩枪发出撕裂空气的尖啸声,朝着前进的西夏士兵如闪电一般射了过去。九孔的权宋:不当皇帝就得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