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纨绔不读书_谁说纨绔不读书 第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谁说纨绔不读书 第23节 (第2/3页)

涂改、添注、错字别字等问题,很可能直接黜落。这齐鸢好大的胆!

    心里担忧着,又好奇他在写什么,忍不住想要站起来过去看看。

    这厢正琢磨着,旁边的洪知县已经笑逐颜开地将何进的卷子推了过来,道:“老大人请看,依下官看,今年本县案首非何进莫属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廪保的内容“孩童有身家不清,匿三年丧冒考……违功令者,亦惟廪保是问”,是参考《清稗类钞·考试类》

    [2]齐鸢在家排行老二,取字“伯修”是作者之前脑袋晕掉了。

    不过昨天查了查,古代人也有用“伯x”做字,但在家中排行老二老三的例子,看来“伯”不一定都用来代表齿序。例:

    凌云翰,国子生,字伯远,行二;

    孙沔,字伯清,行三;

    王铉,字伯举,行二;

    王振……国子生,字伯宣,行三

    第26章 可惜可惜

    本次县试的两个题目, 一题是“生财有大道”,另一题是“野人也”。

    桂提学见洪知县极为赞赏首份墨卷, 又见何进眉目端正, 仪态傲然,不由先点了点头——自古以来,殿试都格外重视长相, 因此每位大宗师遇到自己治下有文采斐然的子弟, 少不得都要看看模样如何,倒不求这些人多风流俊秀, 但至少五官端正。

    何进的长相十分周正, 虽衣着寒酸, 但没有瑟缩之态。桂提学对他的印象不错, 低头再看眼前答纸, 忍不住先在心中暗暗点头:“这字不错!”

    何进的一笔小楷虽然少些韵致,但端正庄严,在生童之中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再看内容, 破题是“王者足国之道,自其所以裕民者得之也。”

    原文的意思是生财之道是生产的人多, 耗用的人少;管理的人勤快,使用的人适度;这样,财富就会长久地保持充足了。何进以“恒足”“裕民”为切入点,十分周密。

    桂提学暗暗点头,又往下看:“ 夫天下未尝无财也……”

    何进虽自负了得, 但看桂提学表情严肃地看着自己的卷子,内心也是十分紧张, 忍不住反复回想, 刚刚誊写没出问题吧?应当没有错字吧?点断好像也都妥当了?

    他虽然都在草稿上写了两三遍, 最后也是极为仔细地一字一句小心抄上去的。但到底稍微急切了点,因今日桂提学竟然按临县试大堂,何进内心不免有些急切,一心想要首个交卷,让大宗师记住自己。

    现在大宗师阅卷,他也忍不住紧张起来,心如擂鼓,手心出汗,渐渐地脸色都白了许多。

    这边紧张地满头冒汗,后面的齐鸢却刚一气呵成,做完一篇。

    他抬头活动了一下脖子,右侧的一位生童立刻紧张地用胳膊盖住了卷子,整个身子都要侧转过来,挡住齐鸢的视线,看样是怕齐鸢抄袭。

    他这番动作,惹得后面和两侧的人都纷纷朝俩人看了过来。

    齐鸢心中只觉好笑,暗自摇头,将答好的卷子放一边晾着,去看第二题。

    第二题的“野人也”是出自《论语》。原句为“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进于礼乐”是指先学礼乐再做官,乃是平民,“后进于礼乐”是指先做官再学礼乐,即贵族世家子弟。若从两者之中择人,孔子选前者。

    题目是出自先进一章,然《论语·雍也》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既先讲出时人之言,自己却又选择“野人”,从“先进”,显然是重质轻文,存雅之思。

    齐鸢思索片刻,正要提笔,就听前面似乎有人在低声啜泣。那声音显然是克制过的,但考场过于肃静,周围人仍是忍不住抬头看了过去。

    齐鸢也抬头,看了会儿才发现就是自己斜前方的一个儒童,看着年纪比自己大一点,双手抓着一根断笔抽噎不止。

    巡场胥吏经过,见状却也只能摇摇头,笔墨等物是考生自带的,虽说知县那若有多余毛笔,看到后或许能借给他一根,但现在桂提学在场,谁不是胆战心惊的,哪敢提这个?

    更何况洪知县向来严厉,若县试能给笔给墨,那以后呢?府试、道试、乡试、会试一道道下去可都是越来越严的,真等大比之时,别说给毛笔,就是多看你几眼都怕被人怀疑徇私舞弊呢。

    胥吏只能慨叹那人倒霉,好好的,没见过谁的毛笔会从下面断裂的。更何况这人的文章刚刚做完,都是草稿纸上,现在卷纸还一字未答呢!

    县试考试只有一个白天,不许点灯,天黑时必须交卷。这人要是一直等不到毛笔,那这次可就白来了。

    一旁又有几个生童陆续交卷,断笔的考生满怀希冀地望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