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暮鼓晨钟 (第1/1页)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出发的第八天,从李坑出发,用了一天的时间,到了婺源县城。 第二天清晨醒来后,由于睡得太香,我和萧遥剑都错过了五更天的鸣钟声。 凌轩看到我俩一脸懊悔就说,昨晚听长辈们说,今早要采购东西,可能不会吃完早饭立即出发,他可以带我们去看一看钟鼓楼。 我和萧遥剑听了,可高兴呢! 吃完早饭后,凌轩叫上陈婉和想去的凌家子弟,立即出发。 钟鼓楼在较大的县城才有,一般设置在镇中心的地方。 我们的客栈距离钟鼓楼不远,穿过两条街道就到了。 有些钟鼓楼是分为钟楼和与鼓楼,有些是合二为一,婺源的钟鼓楼就是合二为一。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我在明代所见婺源的钟鼓楼,是一座飞檐5层,内为重屋3层,楼前建台,二楼、三楼有围栏,可凭栏看风景。 凌轩跟看管钟鼓楼的大叔说,我们从远方过来,从未看过钟鼓楼,能否让我们年轻人开开眼界? 大叔一面和蔼说:我带你们上去,不过,不要乱动东西呵。 我们答应着,一行人尾随大叔后边经一楼左边的楼梯上了二楼。 上了二楼,发现二楼和三楼之间是中空的,从三楼顶吊着一个巨大的铁钟,钟高约一米三四,口径约一米左右。 大叔见我们人多,就叫我们在二楼看看好了,说三楼位置较狭小,容易发生危险。 我们站在二楼向上望,只见三楼的钟旁,横绑着一条碗口粗大的打钟用的圆木。 萧遥剑问大叔:大哥,这个钟有多重? 大叔说:这个钟有1000斤重。 我们听了,不由得退至靠着墙边站。 头顶那庞然巨物挺吓人的! 萧遥剑又问大叔:白天什么时候会打钟? 大叔说:五更过后,要等午时三刻。 古人说的午时三刻,就是现代的中午11时45分12秒。 二楼是一个厅,靠墙排列着一面大鼓,二十四面小鼓,还有4个铜漏壶。 大叔告诉我们:这四个铜漏壶,分别叫天地、平水、万分、收水。 我问大叔:为什么要那么多铜漏壶? 大叔说:为了准确时间。 我们走近一看,看见漏壶正中安装了1个名“饶”的铜乐器,以机械操纵,时间到了,就击饶报点。 二楼的厅有一个小廊连接楼前的小平台,台上放置日圭。 钟鼓楼始终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我们也不敢多作逗留,多谢了大叔后,就离开了钟鼓楼。 我对凌轩说:从这里过去不太远的紫阳镇南门街,是南宋圣人朱熹的故里。 北有孔子,南有朱子。 古代的读书人无人不知朱子,朱子合刊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四书章句集注》;元代以后,《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 萧遥剑听到了,就说一定要去看一看,快点回来就是了。 凌轩拗不过我们,就向路人问了路后,一群人浩浩荡荡出发了。 我在现代时,婺源紫阳镇南门街的朱熹祖居早已房舍不存,只有一个“虹井”尚在。 我一心想去看看,在明朝,是否会存在? 我们从钟鼓楼走路到紫阳镇南门街,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到了。 我们到了南门街,发现祖居房舍已不复存,仅见虹井。 虹井井圈呈六边形,内径1米,深愈5米,井水清澈。 传说朱熹父亲朱松和朱熹出生时,此井显现气吐如虹,经日不绝,故人们称此井为“虹井”。 在“虹井”有一巨碑,上面镌刻朱松所写的铭文: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 我细想之下,虽朱熹一再称婺源是家乡,但朱子自十五岁即迁居到闽北,后来一直在武夷山附近生活了四十多年,婺源的故居早就人去楼空了。 婺源就是朱子的梦里故乡。 婺源还是发明人字形铁路的詹天佑的故乡呢! 在现代,婺源还有一条金庸大道,现代武侠小说祖师爷金庸先生也是婺源子孙。 婺源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婺源这块沃土孕育了多少名仕风流!风疏竹的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