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_第59章 善易不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章 善易不卜 (第1/1页)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子弟在黄山上的第七天上午,齐聚在松谷草堂的四方天井听老道长讲《易经》。

    老道长说《易经》是用”是非难明“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是指我们思考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不断变化中的各种条件;当我们看待某一件事时,要同时从正反不同角度考虑诸多因素;结论必须是建基在相关的条件下才成立。

    这时,一位凌家子弟举手,老道长示意他可以提问。

    这位凌家子弟问道:道长,《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爻辞,这不正好用来占卜吗?

    老道长微笑点头说:你提的问题很好!

    伏羲的八卦图,最初曾用作天气占卜。

    伏羲的上古时代,人们要出海打渔、入森林狩猎,就问伏羲,明天天气怎样?

    伏羲就告诉他们,明天天晴(有雨、有雷暴)。

    伏羲每一次都说对了!人们就开始信任伏羲,纷纷来问他。

    伏羲说,以后你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状况,来看挂在门口树上的图,这个图表示明天天晴、这个图表示明天有雨,这个图表示明天有雷。

    是啊,伏羲那时《易经》只有图,都用来占卜;现在的《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爻辞,为什么少人用来占卜?瑶瑶,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猝不及防老道长问我问题,无奈地站起来,转过头望向凌轩,试图从他那里得到帮助,谁知凌轩微笑着对我轻轻摇头。

    我只得靠自己了,待我搜刮枯肠,好不容易才想到荀子曾讲过一句话:善《易》者不卜。

    我略带心虚地说:道长,荀子讲过“善《易》者不卜”,就是说,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会占卜,但不卜。

    老道长点头微笑说:为什么呢?

    老道长穷寇还追的招数,让我一时词穷!

    但是好脸子的我,还是硬着头皮说:道长,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本来我想学《易经》就是想用来占卜的。既然“善《易》者不卜”,那么不正好“不善《易》者卜”吗?

    凌家子弟们听了,哄然而笑。

    老道长也被我逗笑了。

    过了一会,老道长正色地说:

    荀子讲过“善《易》者不卜”,而孔子则说过“不占而已矣”,为什么这两位都在读懂《易经》后,反而就不占卜呢?

    必须要说的是,伏羲的时代,民智未开,所以似乎能知未来的占卜,给了人们面对未知将来的信心。

    我们都知道,占卜其实是一种博弈,是发生和不发生这两种情况的博弈。

    当到了预期的时间,真的发生了,这场博弈就赢了;没发生也先别急,有很多说辞证明不是占卜者的错!

    例如伏羲预测明天雷暴,人们就认为明天不能上山狩猎。

    及至第二天早上,发现阳光灿烂,人们会想,一定是我们的祈祷够虔诚,上天收回雷暴,让我们可以上山狩猎。

    反正天晴是好事,好事不怕多!既然天晴了,还不赶紧上山?

    同理伏羲预测明天天晴,但到了第二天下起了雨,人们也不会怪伏羲占卜错了,而是想,一定是我们私下做的坏事被上天发现了,下雨让我们不能出海打渔,让我们挨饿作为惩罚。

    反正人之所以为人,一定曾做过坏事!总有一件坏事,可以对号入座,足以解释上天惩罚的理由。

    话说回来,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把《易经》当作占卜用书呢?是从孔子读懂《易经》后,写出了《十翼》开始的。

    孔子很迟才读《易经》,但当他读完后,赞叹地说“朝闻道,夕可死矣”。

    在前边我们曾讲过,这句“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意思不是指朝听闻了道理,晚上可以死了的意思,而是指读懂《易经》后,人宛如重生一样。

    荀子和孔子观点都是一致的,就是指未读懂《易经》前,人不够自信,感觉欠缺力量,必须靠一些心理暗示来安慰自己忐忑的心情;事实上,即使占卜出来一个确定的卦象,其实自己内心也并不确定,说到底,还不是自己没有自信吗?.ZWwx.ORG

    荀子和孔子认为,当你真正读懂了《易经》中的道理时,就知道天道是什么,人应该遵循怎样的自然规律,遵循了,自然逢事必吉;人靠的不是鬼神,靠的其实是自己。

    所以孔子教导我们说,要“敬鬼神而远之”,就是说鬼神当然要尊重,但是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瑶瑶,懂了么?

    我正听得入神,老道长又问我了!

    我这次不再心虚了,我站起来说:道长,我懂了。人学习《易经》,是为明白道理;明白了道理,待人处事懂节制、识收敛,自然凡事必吉。人始终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冥冥中的神明。

    老道长点头称赞说:善哉!善哉!孺子可教矣!风疏竹的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