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董良揭秘(万字来了!) (第1/7页)
“贤弟不要激动,你先下去准备,我即刻召集士卒。” 孙皎被董良拉着,只能用力的往下拜了两拜。 “多谢兄长,多谢兄长。日后兄长有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董良笑呵呵的拢住孙皎。 “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么客气干什么,走吧走吧。快下去收拾吧,早走一刻你家里也就安全一分。” 董良拍着孙皎的肩膀,把孙皎送走。 孙皎千恩万谢的下去召集自己的部曲收拾装备准备离开。 董良见孙皎离开,点手又叫过来了陈到。 董良对陈到嘱咐道。 “叔志,你随孙皎前去吴县,非万不得已,不要动手,我估计,即便不用你动手,孙静也能赢了孙权,即便孙静赢不了,你去努力保住他们全家性命即可。” “喏!” 陈到并不询问董良这样吩咐的原因,虽然董良从不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但是在刘备的阵营里,没有人不承认董良聪明。 因为董良的见多识广和对天下大事判断的准确,偶尔还能未卜先知,大家都觉得董良是个难的一见的人才。 所以陈到自己的官位没有董良高,功劳没有董良大,觉得自己也没有董良聪明,董良既然特意叮嘱了自己一些事情,那说明他已经进行了周密的考量。 陈到当然不会自以为是的去反驳,去质问。 众人走后,马良在凑他跟前问董良究竟。 “先生,您为何笃定孙静能赢?今日对于孙皎先恐吓又施恩,又是什么用意?学生驽钝,实在看不出来。” 董良笑道。 “一切都是有因就有果。当初我让主公到豫章谋求出路,也仅仅只是因为孙策刚死,扬州四处叛乱,有机可乘。” “没想到最后活捉了孙贲孙辅两兄弟,得到了江东许多隐秘的情报,才拼凑出了今天的谋算。” 后世人对三国的了解最多的还是三国演义。 虽然董良对于三国志等相关史书也翻阅过,但是不得不承认,更加深入人心的还是三国演义里留下的印象。 三国演义,本就尊刘,至于孙权,多少就有点配角中的配角的意思。 但是三国演义妙就妙在不完全的脱离现实。 传唱度比较高的人,在三国的历史中也往往能找到原型。 而董良通过和孙贲孙辅交流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平时没有怎么注意到的人物。 那就是中郎将孙静。 “孙皎的父亲孙静,跟随着孙坚一起起兵,帮助孙策夺回父亲的基业,今天孙权的三世基业,不说有一半儿是孙静的功劳,但有个三成也差不多。” 董良一边回忆着,一边给马良进行解释。 “从孙氏兄弟口中得知。这个孙静还刚生了几个儿子,而孙静又是孙坚的弟弟,怎么看都是正值壮年,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却偏偏选择了告老还乡,这难道不蹊跷吗?” “而当初孙策刚刚被刺杀,江东到处叛乱。孙权年幼,威望不足,不得不拉拢董西、张昭等人,还以师礼对待张昭。” “其用意多少有点学习招揽商山四皓的意思。” “自己的亲侄子,艰难成这个样子。孙静不出来帮忙,却选择告老还乡。这究竟是政治斗争失败?还是在刻意避嫌呢?” “古往今来的帝王,都怕身边重臣尾大不掉,但是孙权区区一个套路,将军又面临那样危急的情势,首先要思考的应该是团结一致。” “结果却团结了一群外人,却让自己的亲叔叔告老还乡。这其中,我料定必有猫腻。” 董良说起来自己感觉还有些得意。 这一次不是靠着直接抄历史书,而是靠着自己推断出来的东西。 所以董良这次给马良卖弄的时候,忍不住的翘起了尾巴。 有些轻快的在院子里踱步。 马良也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听到这里,大概明白了董良的一些意思。 孙权在那么艰难的时候四处求救,拉拢了一大批外人,却偏偏让自己这个功劳大得出奇,能力也十分优秀的亲叔叔在家里赋闲。 这确实是一个蹊跷的地方。 这么看来,要么是当年孙静和孙权争过,但是孙权应该在周瑜和张昭的支持下赢了。 所以,孙静不得不退隐。 而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却不服气,想要起兵反叛,结果有些优柔寡断,被虞翻拦住,最后被孙权坑死在豫章。 要么是孙静没有想争,但是孙权却害怕自己这个功高震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