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章 巨寇西行 大将南征 (第3/3页)
可见夏侯惇是自打接到了曹操的命令就迫不及待的整军备战。 只等雨水一到,说明南方已经出梅,这就是出兵的时机。 建武将军,高安乡侯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 在故事里流传的夏侯惇似乎是一个莽夫,比如他眼睛被射瞎,他拔箭带出来眼球,然后直接啖睛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似乎将此事作为他勇武的标志,好似伤疤是战士的勋章的意思。 其实不然,他十分痛恨别人称呼他为盲夏侯,常常会在照镜子的时候把镜子推倒。 他年幼的时候就杀了说他老师不好的人,虽然违法,但是比较受到称赞。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莽撞的匹夫,还有夏侯惇肉票将军的称号,似乎都在告诉世人这个一个匹夫的感觉。 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很四平八稳的大将。 个人品德高尚,处事公平,很受人尊敬。 有人调侃他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也是对于他莽夫印象的偏见。 虽然他确实失利了很多次,似乎是个人才华不如关羽张飞周瑜那样的神采飞扬。 但就是那么普通,打败了仗常常并不影响他战略目的的达到。 四平八稳,实力雄厚,放在哪里都可以独挡一面。 后世人都知道关羽败走麦城,所以董良总想给关羽这样的战争天才配个副手弥补一下短板,包括张飞也是如此。 但是夏侯惇不是这样,也许他更像是朴实无华的赵云,虽然名声没有赵云明媚,但是像赵云一样靠谱。 赵云遗憾的是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而夏侯惇确是可以担当曹魏大将军角色的人。 所以这一次派夏侯惇前来是再合适不过,无论胜负,夏侯惇都可以稳住。何况打刘表不会有负战绩。 所以暂且忘记夏侯惇被人绑票的黑历史吧,他同样意气风发的渴望建功立业,带领大军,穿过风雨,穿过屯田地带,直接到新野,襄阳城的外边与刘表对峙。 至于曹操给夏侯惇派的两员副将,于禁,李典,只有李典还不怎么有名气。 于禁的名字真的和他这个人很搭配。他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众心。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铁面的感觉,钢铁将军,令行禁止一样的感觉。 他跟随曹操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是益寿亭侯,偏将军,给夏侯惇做副将刚好合适。 李典则是一派儒将风范,不过他还远远不能和夏侯惇,于禁相提并论。 李典年少时好学,不爱好征战,熟读各种书籍。 建安五年,曹操认为李典是个可造之材,让他试着管理百姓。时值官渡之战,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也就是说,李典初出茅庐,儒将风范,这一次也是因为他有供应军需的经验,跟着夏侯惇和于禁负责后勤工作。 如此看来,曹操派兵确实很有一套,这一次夏侯惇出征,有大将风范的夏侯惇为主将,身边两个副手,一个是铁血派将领于禁,一个是儒将风格的李典。 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策应,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如果关羽在荆州负责后勤和守卫的是于禁和李典这样的人,也许许昌真的要迁都了。 如今大军出征,并没有一步一探那样谨慎。 还没离开曹操的控制区域,并且也不是说大军行军就非得一步一探,那样会类似人的。 如今不过是于禁为前军,稍微走的前面一些,夏侯惇和李典在中军。 粮草物资带的并不多,一路上也有就食的地方,沿途也有官衙。 至于到了荆州,物资如何调配,自然就需要李典在新野一线屯田的地方征发,如果这样还不够,那自然要在南阳搜刮了。 这也是他们没有准备那么多物资的原因。 在曹操的控制区域获得粮草很容易。社会和谐的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