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六章 新武器(二合一) (第1/3页)
辛方正独自来到县衙的侧门。 如今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排起了长龙。 在大营内已经有学子,都自己知识不自信的,早早的报名愿意去支教。 现在来领上自己身份牌和给学生启蒙的教科书,然后在分配到董良的成人培训学校里去培训一番,结业后分派各地。 而另一批其他学科的学子也已经登记完毕,前来领取下一批考试的教材。 辛方正就是来领这个的。 排了好久终于轮到了辛方正,辛方正对办事的小吏递过去证明用的竹签。 小吏接过后插进竹筒里,然后在册子上登记。 先发给他将要教育孩童用的教材。 《算学》,《地理》,《文学》,《常识》各一套。 这些都是董良大半年来办学的经验中总结的,又让众人合力编纂出来的,具有实用性,难度适中的教材。 随后小吏又将辛方正所属的法家代表书籍《商君书》,《韩非子》以及诸葛亮与董良初步定下的法律思想基调的介绍册子,共三本递给了辛方正。 “先去接受培训,结业后自有地方分配,考试时间另行通知,口粮由当地官府供给。” 小吏头也不抬的让辛方正签字画押。 这样重复性的工作确实消磨激情,也不能怪小吏工作不积极。 辛方正领完了书,还没来得及翻看,从队伍里撤出来,见到外面有一些领到书的,迫不及待的在哪里翻看。 有些人还时不时的发出惊呼。 辛方正随便一瞅,四周各家的学生都有,有抱着《庄子》的,有抱着《鬼谷子》的,还有抱着《淮南子》的,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只听看他们高兴的一边往回走,一边讨论,“这么些人,一发书上千套的发,就连启蒙孩童的书,官府都给提供,真是了不起啊!” “是啊!是啊!” “遍观天下各地,或再往前历数前代,未曾有如此大方的啊!” “如此重视教化,何愁无人可用,依我看来,刘使君果然是明君啊!或可寄托天命!” …… 到处都是一片歌颂。 谁能不高兴呢!书籍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 而这个时代更是无价之宝。 这个时代的人,真正有见识的,宁可有一部《春秋》作为传家宝,也不会选择百两金银。 而刘备,或者说董良代表刘备,给这些穷书生,人人发了好几件传家宝,这怎么不让人欣喜若狂呢! 辛方正看着众人的喜悦,听着对刘备的赞颂。 心里却明白,这是刘备手底下有高人啊! 自己不居功,把名声留给主公。 而且要办出这样的壮举,需要的可不仅仅是魄力,还需要实力。 为什么说是壮举,因为这个时代的书籍多是靠手抄来传播的。 而董良这里发出去的书籍何止千册。 而读书人又不足的情况下,要消耗多大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基本的抄写。 而光用的纸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若是有人做出来这样的事,一定是一个蠢货。 劳民伤财,根本不切实际。 但是刘备手下一定不全是蠢货,这样干,一定是有资本这样做的。 资本在哪里,辛方正不知道,但是当他打开书籍的一刹那,他就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 当辛方正打开书籍的那一刻,看见里面整整齐齐,大小一致的生硬的字符的时候,他就明白了,果然推行书籍的传播是有依仗的啊! 印刷书实在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但凡用过印章都可以看出来这些书籍的制作过程。 辛方正不仅感叹匠人之奇思妙想。 董良悄悄的从县衙后门溜走了。 看完了门口的大致情况,以及了解罢目前的改卷进程,他也没有什么要紧事了。 大肆传播书籍自然是董良的主意。 这样的主意,在董良指导老鲍和老曲他们搞出来印刷术的时候就在准备了。 江南锦绣文章之地,其实说的是江东的东部。 和豫章郡其实真没有什么关系。 豫章郡,会稽郡,都是特别大的郡,虽然现在的豫章郡被分开了。 如会稽郡,几乎包含整个浙省和福省,何其广大的地盘。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