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值两斤棉花的家信 (第1/2页)
家书抵万金,说的是家里的一封信,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程颂宁觉得还要加上一个条件。
只有那些亲人关系好的,一封家书才特别值钱。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像程颂宁手里这封。
也就值两斤棉花吧,光两斤棉花还指是的运费。
信里的情谊,虚薄的像空手,还不如信封上的邮票值钱。
承了小颂宁的身体,程颂宁不愿意把小颂宁的亲生父母想的太坏。
在艰难的年代,做父母的也会有迫不得已。
人心本偏,他们不是不爱小颂宁,只是孩子太多了,爱不过来,顾不上。
所以这才忽略了最听话最懂事的那一个。
但在午夜梦回时,程颂宁也会想到自己的爸妈。
想到自家爸妈对自己的惦记牵挂,程颂宁越来越觉得不能原谅程家父母。
既然爱不过来,为什么要生?
既然生下来,为什么不管?
有些人是合格的父母,但他们只是别人合格的父母。
程颂宁强忍着想把信扔垃圾桶的冲动。
抱着一颗还带有期待的心,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心打开。
打开以后,信件里的字迹和信封上的如出一辙,是同一个人写的。
程父语言生硬,大概是写多了学术论文,在写信时,措辞带着生硬刻板。
这封信应该是在过年以前写的。
信的开头问了一句,程颂宁过得如何?
然后又描述了西北现在的变化,家中长姐年后嫁人,幼弟已经上学,说是特别聪明,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
说完家里的情况,程父便督促程颂宁在农忙之时不忘学习,要大公无私,勇于的奉献自己,扎根在她家乡的这片土地。
信的最后,程父提到,颂宁大姐即将出嫁,问程颂宁有没有时间到西北参加婚礼。
程颂宁合上信,一封从西北寄到辽省的信件,从祖国的最西边寄到祖国的最东边。
本应该带着遥遥的思念,草草几笔,里面的关心少的可怜,总的内容不过一页半的纸。
程颂宁轻蔑的一笑。
程家父母为程颂宁的姐姐千挑万选找了一位有志青年,程家中唯一的独子也在父母的照料下,学业有成,聪慧进步。
他们好像不愿意在程颂宁身上多放点心思。
程家父母似乎忘记了,再过几个月,程颂宁也要18岁了。
……
西北某职工楼
程母刚从食堂打了饭回家。
“老程,饭打回来了,放在桌子上。”
程父身穿老式中山装,手里拿着一支笔,正在低头研究文献。
“行,你放在那吧。”
程母犹豫了一下,看向自己丈夫。
“老程,年前给颂宁寄的信,你说她收到了吗?这么久都没有消息。”
程父低头在文献上写写画画,听到程母的担心,他头也没抬。
“从这里到辽省,坐火车都要七八天,信邮寄的慢也正常。”
程母叹了口气,
“你说她一个女孩子,来西北和我们在一起不好吗。偏偏非要跑到那个地方去下乡。”
程父听话抬起头,不赞同的看着程母。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咱家老二愿意支援下乡,这是多好的事,你应该支持,不应该拖她的后腿。”
“可,”
程母刚要说话,程颂宁的大姐程颂安从房间里出来。
“妈,给我些钱呗,我今天约了陈刚去供销社,我想去扯块料子,做件新裙子。”
陈刚就是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