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令_102 那年夏天,铁血筑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2 那年夏天,铁血筑城 (第1/2页)

    “我们这辈人啊,能读上一点书的人家,算是家底殷实的了,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是一个字都不认识,我祖上也是大户人家,打小上的都是家里的私塾。

    我呢,算是那种喜欢读书的孩子,只不过我不喜欢四书五经,只爱读江湖游记,刺客列传那样子的本子。不过我挺喜欢《论语》和《道德经》,

    大道至简嘛,每读一次便有一次的味道在里面。

    家里的兄弟们读书成器的,后来做了官,可后来外国人来了,这世道也就变了,我们的家也破落了。从前当官的那些人呢,反而混不下去了。

    最有意思的是我了,因为多读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书,后来成为了这小县城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说书先生,因为这个手艺,我居然还能混的不错。

    民国那时候,到处都在打战,这说书的素材便也多了去了,我便编写了一些个小段子用来说书,听的那些个司令老总的十分喜爱。

    这些个军阀大都是草头王,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很爱听我给他们讲故事。那段时间,算是我事业的顶峰了,常常都是一些个军阀的座上客。

    后来有个军阀出钱让我帮他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段子,我便照着做了,赚了不少钱。

    只是后来听说有个岛国的小鬼子打来了,十分的凶残恐怖。许多我认识的军阀都死在了他们的手里。

    我听了觉得很难受,这关起门来打,都是自家兄弟的事,可是被外人侵略了,那就是不共戴天的国仇家恨了。

    我便寻思着找机会上前线看看,能不能弄死一个半个的小鬼子,也不枉我这么多年说过的江湖豪气了。

    后来听前线的伤员说,那些个小鬼子装备太强,十分的厉害,天空中的飞机还能扔下很厉害的爆弹,我倒是知道什么是飞机,可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听说了一些消息,政府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死了很多人。

    而在更远的华夏北方和中原地区,一个叫做红军的队伍和小鬼子交上了手,虽然伤亡很大,却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打出了华夏民族的气节。

    我就常常想,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队伍,能做到政府军都做不了的事情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他们的样子,为他们好好的写一段故事,表表他们的功绩来。

    老天有眼,给了我一个机会,从前的一个军阀邀我去了他的驻地说书,路程很远,我做了一天一夜的大卡车才到了那个县城。

    这也是我第一次坐汽车。

    而更为重要的是,我第一次看到了红军的样子。

    说实话,我很失望,他们就是一群瘦小的汉子,大多数一看就知道都是种地的农民,里面很多年轻人都只有15-16岁,只能算是娃娃兵。

    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多人的装备都很差,一些人居然只有一把不太锋利的砍刀。

    看来又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写出来的故事。

    直到.......我亲眼看到了一次战役。”

    老鬼说书人说到这里停了一停,看他的表情应该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可能是我的不幸,才来县城的第三天,我们就被小鬼子的队伍包围了,战争的残酷根本不像书里说了那么简单平淡,每天都要死很多人,许多人被抬回来的时候,手脚都不齐全,整个人都在冒血。

    军阀的政府军打内战看起来很厉害,可一和小鬼子交起手来就不是对手了,那战打的叫一个丢盔弃甲,惨不忍睹。

    全城的老百姓当时都觉得,这次算是完蛋了,听说小鬼子会吃人,许多孩子都吓得哭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红军,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

    就在危亡时刻,一个红军将领解除了军阀的指挥权,负责起了全城的防御工事。

    这些老农一般的战士,谈不上什么军事素养,很多人枪都打不好。

    可一到战场上,却是绝对的令行禁止,不怕牺牲。

    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捡起武器继续投入战斗,没有了子弹,拿出刀就冲了上去,手中有炸药的战士,常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

    我当时才知道,我从前读的那些书里面说的军魂是什么?这就是华夏军人的军魂所在,即便是死,也要用鲜血筑城,保卫身后的家园和同胞。

    老夫当时就发下誓言,只要不死,下辈子的这条命,就用来给红军说书了。

    那天夏天,热血铸城,可能是老天爷保佑,救援我们的政府军到了,解除了我们的危机。

    打那时起,我便弃了家乡,和红军一起去了中原和以及后来的北方。

    这一路千里迢迢,虽说华夏大地上高水阔,可短短几年时间的遭遇,可能是许多人用一辈子时间都想象不出来的经历。

    我们的队伍越打越散,可是加入我们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