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一切为了分班 (第1/2页)
西堡中学的学生们的反应,比杨锐设想中的还要激烈。 差不多是王国华放话出去的下午,来询问的学生就挤满了杨锐实验室的院子。 “怎么报名”和“我要报名”的呼声是最多的,要不是有卧推组的同学帮忙,院子都要被挤爆掉。 至于王国华宣传时所说的各种限制条件,都被学生们选择性忽略了,或者说,就算听到了,也要来试一试。 没办法,学车的机会太少了,驾驶技能又太好用了。 对西堡中学的学生们来说,如果考大学是一项重大机会,学车就是一项终身保障。 会开车,在80年代的中国是一项顶级技能,比开车床和航天飞机的都强。社会需求极大,而供应却极少,许多单位都要自己委托专门机构来培养。 相比满街的待业青年,任何一个人若是学会了开车,无论如何都不至于找不到工作。 但是,学会开车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第一,学开车得有一辆车,无论是老解放还是新东风,如今都是各个单位的宝贝儿,数量很少,工作量很大,别说是用来学车了,正常使用都要被千叮咛万嘱咐,即使是老司机,也很难在这方面徇私。 其次,司机作为热门职业,工作同样很多,想找合适的教官也就不容易了。 不像是后世的驾校,一名教练给几十名学员上课,80年代的驾校规定是一对二,有时候还是一对一,再加上学车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覆盖了维修课程,这让学车的成本居高不下。 以最简单的单位委培为例,1300元是这个年代的友情价,而且是单位对单位,不赚钱的价格。刚刚开始富起来的个体户们也有去学车的,往往要花一两倍的价格。 若是比较来看的话,此时培养四名司机的价格,就能买一辆八成新的东风车了。 除了驾校,参军进入汽车班和读相关技校的成本会更高,不仅有门槛和不少于此的费用,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也是西堡中学的高中生们难以选择的。 杨锐释放出的机会,对所有学生的诱惑力都是巨大的。 不止是可能分到慢班的学生,不止是锐学组的学生,全校学生都眼巴巴的看着杨锐。 站在实验室的门槛上,杨锐是一阵郁闷,想了想,拍手道:“大家听我说两句。” 旁边人帮忙喊了两句,让周围渐渐安静下来。 “我说一下,买车练驾驶,现在是有一个想法,但什么时候能买来车,什么时候能找来教官,我也说不上,我也希望是一两个月内,但是,不能保证。”杨锐这么一说,学生们总算没那么激动了。 一两个月以后的事,就不用急在一时了。 杨锐稍等了几秒钟,接着又道:“买车是为了给同学们留个后路,因此,成绩好的同学,这次就不要抢了。” “多好算好?”有人问了出来。 “预考350分以上的,包括鸿睿班的同学,就不要报名了。你们的目标应该是考本科,考大专,实在不行,也有中专可以去,高考以前,就不要学驾驶了。”杨锐定下的分数线,基本上只卡了鸿睿班自己。因为鸿睿班全员超过了300分,预考时超过350分的学生亦有半数之多,相比之下,西堡中学能达到350分,又不在鸿睿班的,也就是寥寥数人。 学生们发出一阵鼓掌声,他们也被高分的学生压的紧了,现在高分的反而不能学驾驶,即使是为了高考,似乎也是令人高兴的。 鸿睿班的学生互相看看,有些可惜,又有些如释重负。 350分在河东已经是高分了,就像是杨锐说的那样,这是往上窜一窜就有可能本科的分数,若是稳定成绩的话,考个大中专是不在话下。 当然,大中专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安慰奖,其价值和2014年的二本毕业生大概是差不多的,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没什么夸耀性质的成绩。 所以,掌声刚刚消失,就有学生叫道:“大中专毕业了还当不了司机呢,我不考了,学驾驶行不行?” 大中专和技校是一个档次的,能学驾驶的技校却比商业中专之类的还难考呢。 杨锐摇头,说:“你们考不考我是不管的,但车少人多,报名了也不是说就能学了。” “还有啥要求?” “我准备把车时分成两半,一半给鸿睿班的学生,一半给其他同学。分配的标准是公共劳动。黄仁,你给做一个表出来,给愿意做公共劳动的同学排名,按照小时和工作量排名……”杨锐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