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老朱:不就是折腾人么,谁不会啊 (第1/2页)
对这些自恃身份高贵的读书人而言,下田耕作的确算得上是件失体面的事。 但是如果是和皇帝一起耕田。 那感觉又不一样了。 尤其还会跟皇帝一同登上报纸。 虽算不上名留青史, 可在他们这个年纪,他们这个身份,足可以拿出去吹嘘一二了。 老朱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 在东宫快速施行了一众应试举子轮转的制度,制出表单,又令应天府衙收拾了足够的农具后,他便轻装简行,刚过午时,便领着少许侍卫和几百号换了常装的应试举子出城耕田去了。 正如朱标所预料的那样。 闲的发慌的老朱收到教一众应试举子耕田的的请求,那就像是瞌睡有人送上枕头一样,别提多来劲了。 路上撞见不少百姓。 看着一大批锦罗绸缎的举子们都扛着农具,跟在一个皓首老头后面行走,都啧啧称奇。 许多面皮薄的举子们都不敢抬头看人。 只有随行的大明报社记者坐着马车,不停在随身小册上挥舞着笔杆子。 与他一起的,还有一名画师。 有好事路人也一同跟上。 随后就见他们急行军出了应天府,还未到分配给国子监耕作的官田,不少人举子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将扛着的锄头变作了“拐杖”,引得不少围观百姓都暗暗发笑。 “原来读书人也要下地的吗?” “别的朝代不用,可换做和咱们一样,从田里长大的大明皇帝就不一样了,报纸上说咱大明皇帝当初那也是种田的好手呢。”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除了咱大明皇帝,这古往今来的天底下,有哪个皇帝能叫国子监的监生们必须下地种田的? “这倒是。” 听着往来路人的的小声议论。 这个在百姓面前一副耕田老农模样的老朱,嘴角那是止不住的上扬。 自从大明报社的报纸发行。 报社就曾以老朱的自述,结合百姓的评价,分期给百姓描绘了一个出身卑微,重视农耕,爱民如子的皇帝形象。 至少在报纸影响力辐射的应天府范围内,老朱的形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正面改观。 要是此后几日的报纸,再刊上他老朱带着一众读书人下田耕作的事迹,并配上报纸第一次增刊和附图,他的好形象定然能传遍整个直隶。m.zwWX.ORg 真是想想就让人激动。 当然。 这些路人和待会耕作的农田里,也必然不会少了锦衣卫的存在,帮忙监视这些举子们的一言一行。 既然是为了朱标筛选未来的中流砥柱。 吃不了耕作之苦,还品行不端,口蜜腹剑之人,他是绝对不会给太子留用的。 他不会选人。 还不会折腾人么。 终于,在急行军到众举子都快断气的时候,一片开阔但荒芜的官田终于出现在了一行人的面前。 老朱停下了脚步。 自来熟的与不远处已经出来,正带着一些国子监生学习耕作的老农寒暄了几句,问清了附近的河流水利,地势,水利和灌溉情况后。 看着身后这帮被急行军和骄阳晒到全身湿透的软脚虾们,半点不饶人的说到:“怎么,不过是出一趟城,走的还是官道,你们就支撑不住了?” “你们可知。” “前朝的老农,为了藏一处可以糊口的私田,甚至要每日翻山越岭,不顾刮风下雨,冒着被野兽袭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