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礼仪 (第1/2页)
虽然高丽没有大明富庶,但抵抗力小啊,倭寇是悍不畏死,但也不是没有脑子,如果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罢了,既然有自然是只要啃软骨头,硬骨头实在崩牙。 朱标批阅之后放到一旁,然后就看到了太原知府上奏请赏的奏文,太原卫所兵卒林旺韩伍儿处巡之时意外发现太原大王村里正刘原利有聚众谋反之动向…… 朱标无奈的摇摇头,天下虽定但民心尚未彻底归附,大的不说,这种几十上百号老弱病残就想揭竿为旗折木为兵立年号造反的疯子数不胜数。 这种的大多连县府差役那关都过不去,三四个拎着腰刀铁鞭的捕快就足以镇压他们几十人,一群乌合之众说来简直是贻笑大方,但就是屡禁不止。 没什么好说的,找死的人朱标也拦不住,只是可怜牵扯到的那些无辜亲眷,莫名其妙就被押上断头台,喊冤叫屈也没活路。 知识眼界越贫乏的人,就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其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 他们大概是觉得朱元璋一个托钵行乞的行僧都能坐江山,老子好赖也比乞丐强,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娘的,干了! 朱标批阅回复:“授太原卫军士林旺韩伍儿等为百户,赏其发觉平定刘原利谋叛之功赐白银各五十两绮帛各八匹,以昭圣听。” 这并不是皇恩圣旨,毕竟只是封赏几个百户而已,一会儿送到中书省后他们自然会一级一级的传下去,到最后就是以兵部的名义传达到地方卫所。 没一会儿朱元璋就开始命太监去传唤各部要员前来商讨开会,朱标坐在一旁默不做声,只有他们进来特意向他行礼的时候才会说句免礼之类的话。 众大臣也早就知晓太子已经开始处理批阅奏章好些年了,所以也都习惯太子旁听观政,这次讨论的是关于巴蜀求粮的事情,巴蜀初定,虽然民间伤亡不大,但夏国为了抵抗大明还是强征了不少民间青壮,这就耽搁了农活。 导致巴蜀粮食不够,粮价大幅上涨,所以还需要朝廷支援一些粮食,户部尚书提议命湖广武昌等十府发民夫三万人舟八千艘运粮十四万石由襄阳转输汉中仍命所在卫所军士沿江护送。 这般事务林林总总,中书省六部以及大都督府的官员来来往往,一件件朝廷要务就都着这般处理的。 等到了临近黄昏,谨身殿才算消停下来,朱标帮自己父皇处理完今日的奏章之后就径直去武英殿后面陪着老三老四锄田。 他本来也没什么其他事,而且坐了一天活动活动身子骨也挺好,每天干一个多时辰的活,吃得好睡得香,也算锻炼身体了,何况还能顺便逗逗两个愚蠢的弟弟。 如此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天天如此,蓝玉的事情最后不轻不重给了个教训,之后朱标也不时去上个早朝,如果不用上就陪着太子妃下棋作画,中午去谨身殿批阅奏章,下午跟弟弟们活动活动身体。 至于老二朱樉,挨打后第八天就下床天天陪着老三老四干活,虽然因为伤势并未痊愈干的稍微慢了些,但也算是表了态度。 言辞作风又恢复往日的状态,兄弟俩默契的将那日的交谈略过,但朱标还是能看出来朱樉没有那么萎靡颓废了,精神不少。 秋收之后朝廷大部分官署衙门紧张忙碌的气氛也渐渐平缓下来,无论是公务还是原本暗流涌动的政局都是如此,仿佛大家都准备过个好年再说其他。 唯有工部忙绿依旧,甚至可以说干的热火朝天,天气日渐寒冷,虽然南方还好,但北方都有降雪的消息传来了,无论是北方百姓还是边军都急需大量的低价煤炭。 大统一王朝的效率是值得信赖的,尤其是还有朱标这个皇太子紧盯着,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畅通无阻,虽然有不少人眼红这批煤炭的价值,但终究是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不过旁敲侧击是免不了的,成本如此低廉的煤炭,只要能拿个二三成就够一大群官员吃饱喝足过个流油的富贵年了,其他人都不用说,就是东宫所属都有过来试探的。 朱标自然不可能答应,给了几个闭门羹之后,所有人也就都老实了,连东宫心腹都捞不着,旁人就更不用想了。 朱标倒不是吝啬分蛋糕,对他来说只要划分利益的权柄在手,分出多少都不心疼,只是这煤炭不是奢侈享乐品而是北方许多贫苦百姓的生存必需品,加一两文铜钱对他们而言都是巨大的负担。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