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文艺时代_第十二章 补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补天 (第1/2页)

    一万字看下来,杨萧竟然没有感觉到自己手里拿的是一部科幻小说,因为里面写的都是日常生活。

    主角是个大学生,每天上学、吃饭、偶尔做做运动……

    好像全是些生活琐碎的事情。

    但是,这些琐碎的生活中却又暗藏着大量的充满想象力的东西,什么手机、社交网络、扫码支付……这些东西都被完美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才导致杨萧刚才在看的时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这确实是一部科幻小说,只不过作者已经把里面的科幻元素完美地融合到“现实”中去,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别开生面而又无懈可击的近未来世界。

    杨萧只看了一万字,就知道这绝对是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

    现在很多科幻作家都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觉得科幻的重点是幻想,只要想象力足够丰富,足够异想天开就好。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一定要有严谨的内在逻辑,同时不能忘了科学二字。

    一本好的科幻小说应该兼顾科学、幻想、文学三个大要素,缺一个都不行。

    就好比人们写宇宙飞船,经常出现的造型就是飞碟、子弹型,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作家们想象力的匮乏么?当然不是,而是因为这样的造型是有些依据可依的,是通过自有的知识进行的合理幻想。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科幻作品里面的元素,在很多年后都变成了现实,让作家成了“预言家”。

    就说《第二世界》里面关于手机的其中某项功能——视频通话,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亚瑟·克拉克的小说中也出现过类似的画面——太空舱里面的乘客可以可地球上的人进行视频聊天。

    再比如网络,《神经漫游者》也写过类似的东西。

    只不过《第二世界》里面写得更详细,更具体,而且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有另外一环作解释。

    就像文中提到过的一样,视频通话是靠网络传输,而网络还分为不同形式,有卫星信号和普通的网络信号。

    当然,也有人会说,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好像写得也没有那么“硬核”,比如《沙丘》,里面甚至出现了预言术这类的东西。

    但是杨萧认为,即便是《沙丘》这样的有些“奇幻”的科幻大作,在科学上也是有迹可循的,至少很多人在读的时候不会出现强烈的违和感。

    这就是科幻的核心,再离谱的东西,只要有一个跟科学有关的核,那就不会有问题。

    就像是作家写了同样一个场景,某个人类在被碾成肉泥之后复活,如果作者只是写这个人类通过某种不可思议的能量复活了,那就显得奇幻。但是如果作者解释,这个人类残留的细胞通过基因复刻(或者是其他某种科学技术),不管这种科学技术现在能不能实现,那它就是科幻。

    除此之外,《第二世界》这本书还有一点也让杨萧感觉欣喜,相对于绝大多数的科幻作家,这位《第二世界》的作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