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贼_第五百四十七章 凉州的命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七章 凉州的命运 (第3/3页)

—也就是说,一场决定凉州命运的野战,早已注定。

    偏偏这场席卷西北的蝗灾,把武威绿洲上的粮食祸害个干净,刘承宗失去了引诱凉州守军出城野战的法宝,也失去了攻取凉州的欲望。

    毕竟那不是一座空城,城内军民四万,如果城外种下的粮食抢收成功,在野战中击溃明军,收降凉州城,这批粮食就能供给凉州城军民所用,那就万事顺利。

    如今这批粮食喂蝗虫了,曹耀的甘肃都督府靠着天山运来的羊只勉强自给自足,一场蝗灾下来河西也没啥余粮,何况刘承宗也习惯通过祁连山传报消息,一时半会又不需要甘肃提供支持。

    攻取凉州有许多弊端,好处却只剩一个:能让元帅府的疆域图看上去好看一点儿……说实话也好看得有限,西域没拿下来,元帅府的版图本来就很丑。

    这就导致李鸿嗣在对峙环节中的地位异常尴尬。

    现在轮不到他不想野战了,而是他就算想野战,也没人跟他野战。

    最尴尬的是刘承宗不攻城,实际上李鸿嗣一开始给刘承宗写信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曹耀别朝着凉州城逼逼叨叨了。

    曹耀是个很混不吝的人,如今位高权重执掌甘肃,但说实话整个甘肃刨了武威绿洲,人口加一块也就等于北直隶一个县,只是地域广袤,如果没蝗灾这档子事儿,他的日常工作其实跟别的总兵官没啥区别。

    但他对凉州是一点儿都不眼馋,自从闹了蝗灾,他就隔三差五派人往凉州城里射书信,以元帅府甘肃都督的名义说他对凉州军民没有敌意,元帅府行事光明磊落,绝不趁着蝗灾落井下石。

    说的都是好听话,其实是在这骂人呢,因为凉州城外没粮,蝗灾对人家没有任何影响,甚至蝗虫过境的时候还给凉州军民加了餐,反而是甘州、肃州有地有粮,他们才是受蝗灾影响的那个。

    他把话说在前头,意思就是你们这时候出兵攻打甘州,就是落井下石。

    这种话在战争面前没什么用,可李鸿嗣手底下这万把号人,留一半守城,五千军兵也打不过去。

    实际上李鸿嗣手里也没有这么多人,去年腊月,凉州城经历了一次内讧,把曹文诏的军队撵到宁夏去了。

    本来他手下的甘肃军兵在粮食越来越少的时候,就对曹文诏这支甘肃之外的客军颇有微词,早知道在凉州城里饿成这样,还不如跟着贺总兵到漠南打东虏去,人家在城下好好说话,你说你个莽夫射他干啥?

    但也没啥好说的,反正当时城内军民都能看见,城外刘承宗种下的粮食长得绿油油,眼看着就能补充一波了。

    直到蝗灾到来,凉州可不像别的地方,百姓家就在郊野的农里,他们这军民都在城内,蝗灾呼啸而来,根本来不及反应,一个时辰粮田几乎被毁尽,所有人都傻眼了。

    后来矛盾随着客军强征城内粮食而爆发,本来在守城时城内大户人家就已经借出不少粮食,普通百姓也只是留足口粮,如今眼看城外的粮食没了,援军也是没影儿的事,军队还要强征粮食,人们纷纷向李鸿嗣这个本地将官情愿伸冤。

    李鸿嗣说不出个啥,他今天不征粮,明天就得被饥军宰了,无奈之下只能让曹文诏带兵去宁夏寻洪承畴,当然话是好好说的,让曹将军去搬救兵,但谁都知道没有救兵——蝗虫是从东边来的,宁夏也遭灾了。

    更何况,凉州百姓如今认为他们的困顿饥饿,都是大明这些总督、总兵、参将带来的,可李鸿嗣这些人知道,这实际上都是刘承宗带来的!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甘肃百姓兴许能够自给,但甘肃边军没有自给能力,他们一直仰赖兰州供给兵粮,如今兰州的兵粮被刘承宗挪去养元帅府的兵,李鸿嗣这支军队根本没办法找到第二个能供给他们粮草的人。

    说实话如果能选的话,比起写信求刘承宗,李鸿嗣更希望自己带兵去寻洪承畴,可问题出在他是甘肃副总兵,甘肃如果没了,还要副总兵做什么?

    如今凉州城内的战马驴骡、牛羊牲口快被杀光了,城内强征的粮食也即将见底儿,三万多军民断粮,老弱妇孺每日仅凭几只蝗虫与树叶面糊糊续命。

    刘承宗,是这片土地上唯一一个能救他们的人。

    晚上好!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