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普惠性医疗 (第1/2页)
御前卫生医疗参务会议里,各方稍微表态后,民政部的官员就开始详细介绍了帝国内部的医疗卫生问题,一边介绍还一边诉苦。 总之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支持。 在民政部的报告里,主要重点提及了城市卫生问题以及医疗问题。 城市卫生问题嘛,这倒是早就开始做了,倒不是因为医疗什么的,而是为了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爆发。 再有就是,除了少数的城市外,其实很多城池的规模都不大,城墙内的常住人口很少的。 一个普通的县,其县城里的常住人口往往也就几千人,大县才会上万人。 府的话,少的万把人,多也不过几万。 只有一些大规模的城池,比如省城,商业重地,才会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口。 比如金陵城,苏州,杭州等大城市。 而对这些大城市,帝国的对市容市貌的管理是非常严苛的,城市卫生问题倒是不算严重。 而医疗问题则是医生以及药物双双短缺,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问题。 而这两点,又可以汇总为降低死亡率,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问题。 人家民政部官员说数据,摆事实,再加上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搞的其他部门的官员们都不好进行辩驳。 哪怕是军方那边,也是不等罗志学开口发文,就主动表态说会支援地方医疗事业云云,愿意抽调若干军医协助地方建立地方医疗教育体系。 财务部那边则是表态,可以协调部分经费加大对医疗事业的发展,用于培养更多的医疗人员。 哪怕是吏务部那边,也是表示可以考虑把官办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纳入官员体系里,但是效仿新式教育体系里的官办学校的老师们,只给予品级薪资待遇,不给政治待遇。 教育和医疗行业,这两个行业比较特殊,而给予官身也是有传统的,传统的官办学校,比如传统封建王朝里的县学,府学,其教俞都是有品级的官员,一些普通老师虽然没有官身,但往往也是登记在册,和衙门里的六房吏员们一样领取国家钱粮。 而大夫们,则是有太医院这么一個机构在,太医院里的各级别的医生们也都是有官身的。 大楚帝国也设有太医院,其机构设置虽然和明王朝时期的太医院是属于整个医疗体系的管理机构不一样,大楚帝国的太医院是纯粹的医疗机构。 至于医疗行业的管理机构,则是民政部医疗卫生司。 大楚帝国太医院,嫡属于皇室,归属宫务厅管辖,主要为皇室成员提供医疗服务,设正三品掌院一人,从三品协院两人,下设各科御医一人,太医若干,设有外科、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皮肤、口腔、眼科等大小二十几个科室。 这些御医、太医们。除了少部分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拨的传统中医泰斗外,更多的还是新式医学的医生,都是过去多年来陆军军官学院里自行培养的新式医生中的佼佼者。 这些医生,说是新式医生,但实际上这些医生基本也是中医世家出身,从小接受过完整的中医教学,只不过是进入了陆军军官学院医疗科后才接受了新式医学理论培训而已。 他们的诊疗都是新旧结合,看似套用了新式医疗理论,但是开的药还是传统的药方……没办法,他们也没各种抗生素之类的现代药物啊。 现代人的高医疗水平,是建立在现代医学发展之上的,不是知道各种理论就管用的。 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医生也不例外! 如此情况下,传统的经验医学的各类传统中药,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只不过太医院里也在持续的研究,试图搞明白各种乱七八糟的中药方子里,到底那些是真的有用,那些是没啥用。 那些起到了实际治疗作用的各种方子里,到底是其中哪一味药材去到了治疗的作用,而这药材里到底是那部分起到了作用,能否提取出来有效成分。 总之,虽然搞不明白为啥能治病,但是好歹要明白到底是什么在治病……不能两眼一抓瞎,人家烫伤了你还给他用童子尿来敷,要有多扯淡就多扯淡(非虚构,笔者见过的真事)。 —— 太医院地位特殊,里头的医生们自然都是有官身的,甚至其中大部分还是军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军医,只是调到太医院里工作,顺带研究医学而已。 效仿太医院,那么其他建立的官办医学,自然也能给予从业人员官身。 有了编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