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同以往的大楚经济模式 (第1/4页)
承顺七年的后续几个月里,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外部平静,内部地方也没啥大事,虽然有些地方受到自然灾害,也有部分出现过土司或豪强叛乱什么的。 但是都无伤大雅! 地方小规模叛乱这些,对于一个新王朝而言很正常,尤其是很多边地都是属于新收复,同时大楚帝国还推行比较激烈的土地政策以及改土归流政策。 土地政策,会引起大量的大地主豪强们反抗,这些年反抗的地主豪强一直都有,只不过越杀越少了,估计过几年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改土归流政策,则是全面废除所谓的土司世袭,废除所谓的土司贵族,顶多就是给个官帽子让你异地为官,再多就不可能了。 要么接受,要么死! 如此一来,有些土司接受,有些土司不接受,因此大楚帝国的西南各省虽然收复并纳入帝国版图了,但实际上过去几年里一直都不平静,土司叛乱此起彼伏。 这也是楚军在西南各省,主要是在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四川持续驻扎重兵,并且三天两头还在打仗的缘故,就是为了镇压持续不断的土司叛乱。 对于这些土司叛乱,帝国高层以及军方的想法依旧简单而干脆:杀光了事! 把敢叛乱的土司全杀了,自然也就没土司叛乱了。 按照帝国高层的估计,西南数省的局势,估计还得乱上几年,等帝国军方挨个把那些土司全部收拾一遍并把其中的硬骨头全部卡察了后,那么也就能平静下来了。 而到那个时候,西南数省才能算是真正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直接统辖。 些许地方上的叛乱,影响不了帝国大局,些许的自然灾害也影响不大。 —— 大楚帝国地方那么大,从北边的辽东到南方的琼州岛,南北横跨两千多公里。 从西北的嘉峪关到东边的大员岛,更是有三千几公里。 如此庞大的疆域里,每年总会有部分地方受灾的,或大或小而已。 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大楚帝国也是有了一整套完善的应对措施,比如旱灾,基本就是官府拨款并组织兴建应急的基础设施,比如旱灾就是打水井,挖水渠引水等等。 如果是洪涝,则是修建各类防洪设施,转移灾民。 除了这些应急的基础设施,人员转移外,还会有农业生产的恢复救助,减免农业税等等。 此外这些基础设施的修建,除了应对灾害本身外,也是以工代赈的一种,避免大量民众因为自然灾害而逃亡,进而形成大规模的流民。 在应对灾害的时候,大楚帝国官方一直都很喜欢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虽然钱没少花,但是效果杠杠的,既可以赈济,也可以顺带修建各种基础设施,还能够扼制大规模流民的产生,属于一举多得的好事。 嗯,除了花钱外,基本也没什么什么缺点了。 但是钱这个事吧,对于明王朝乃至其他封建王朝而言兴许都是极为难解决的事,但是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承顺七年里,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已经突破八千万两大关。 注意,这只是中央财政收入,并不包括留给地方各级财政的地方财政收入,而地方财政收入也是相当庞大的一部分。 在税收上,基本上没有那个封建王朝能够和大楚帝国比肩的了,哪怕是宋王朝也不行! 宋王朝的经济体系在历代封建王朝里算是个奇葩,主要是体现在注重商业上。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说的商业并不是官府扶持民间商业,而是指官府垄断商业……基本上什么赚钱官府就干啥,并且还是垄断的干…… 因此宋王朝里来自商业方面的税收极多,巅峰时期,商业收入比例达到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采取的是国富民穷的经济模式。 而明王朝则是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兴许是一开始的吸取了宋朝与民争利的教训,明王朝不搞什么与民争利,只不过这个利并没有真正的让给了民众,而是让给了士绅们。 当然,按照当时的说法,士绅才是百姓……至于底层民众,和牛羊无异,不算百姓…… 所以,天下之财则是被士绅们拿走了,更关键的是他们还不交税。 有明一朝,商税占据财政收入的比例都极小,大部分年份里都是个位数百分比,几乎看不见超过百分十的比例。 各种商业不交税也就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