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穿小鞋 (第1/2页)
临安是个不夜城,夜市还没散,早市已经开始。 在临安,早市又叫晓市,这种市场遍布城市内外,为数众多。 每天才四更,诸山寺观已鸣钟,庵舍行者头陀,打着铁板儿或敲着木鱼儿,沿街报晓。御街的店铺闻钟而起,开始卖早市点心,如: 煎白肠、羊鹅事件、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 还有卖五味肉粥、七宝素粥、馓子、豆子粥。 还有卖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等点心的。 谢玉轩走在御街的人群中,看着两边熟悉又陌生的店铺,望着琳琅满目的南宋商品,谢玉轩无比感慨又思绪万千,不由想起一首诗: 今早神清觉步轻,杖蔡聊复到前庭。 市声亦有关情处,买得秋花插小瓶。 知府办公的地方,时称为“府治”,临安府治因皇帝南迁,几次更换地方。 临安府治前身为杭州州治,放在凤凰山脚下。高宗皇帝来临安后,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就占着住了下来,盖起了皇宫。临安府治只好把家当全搬出来,另找地方。 建炎四年(1130)四月,新任知府季陵提议把府治的迁到城北祥符寺附近。 很快大家发现,要去皇宫和皇宫边上的中枢官署办点事得穿过整个市区,挺费脚力的,着急的时候还耽误事。于是两年后的绍兴二年(1132),知府宋辉上书皇帝,得到允许又挪了个窝,这次搬到了吴山脚下的府学的地盘上。 府治里的官员越来越多,加上府学就有一群大学生在学习,办公场所挤得不行,干脆在乾道三年(1167)向南转移到清波门北侧的净因寺,又盖了不少新房子。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知府们致力于办公大楼建设,厅堂建筑越来越丰富,府治门口有桥,里面建了中和堂、有美堂、香远楼、竹山阁、牡丹亭、诵读书院等几十间建筑,从开会办公到文化娱乐一应俱全。 临安府治有八名押司官,谢玉轩年纪最轻,资历最浅。 府治除了朝廷委派的官员外,还有很大数量的吏。像临安府除了押司官外,还有孔目官,勾押官、开拆官、粮料官等几十名官吏。 县衙门里,则有押司、录事、手分、贴司等官吏。 这些官吏,有些是招募,有的是差派,谢玉轩这个押司是世袭的,父死子继。 临安府的府尹一年半载就会更换,没有这么一帮官吏协助,知府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处理好政务。 “玉轩,怎么才来?董先生急着找你呢。” 刚到办差的公房,一位穿着凉衫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暗暗责备道。 谢玉轩保持着所有的记忆,知道这个年轻人叫艾攸海,比自己大几岁,也是子承父业。两人年纪相仿,又是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府治,关系较近。 而他所说的“董先生”,大名董懿涵,是临安府八名押司中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经验最丰富,为八名押司之首。 谢玉轩想起来了,董懿涵昨日让他找份陈年旧档,结果半天也没找到。 临安府的档案,是按年份存档,每年他们经手的文书堆积如山,作为入职才一年的新押司,谢玉轩不可能一天就找到数年前的文书。 “谢玉轩,文书呢?!” 谢玉轩刚要说话,董懿涵已经过来质问,语气很是不善。 董懿涵年近五旬,留着花白的山羊胡,穿的也是凉衫,说话的时候目光中带着愤怒与居高临下。 “没找到。” 谢玉轩知道董懿涵为何会如此生气,只因自己无意间得罪了他。 不就是说他在写狱讼时,告诉他用词有误吗?好心提醒,怎么反倒被记恨上了呢?小肚鸡肠!m. “你来府治一年有余,整日与文书打交道,一份旧档而已,怎么就找不到呢?随我来。” 董懿涵的语气老气横秋,背着双手昂首阔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