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儿郎_二百八十五章:实力造就的和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八十五章:实力造就的和平 (第1/2页)

    他如今已是目薄西山,大辽正是需要一个更新换代的稳定时期。

    这样稳定的局面,他本以为至少也能维持几十年吧,可这样的局面却怕变数。

    一向老实本分,甚至是胆小的宋人里竟然出了个异类,这难免会让他的心中不舒服,就像是被细针刺了一下。

    “北伐……”

    耶律隆绪今日说的话有些多了,明显有些体力不支。

    萧菩萨想劝他休息,却被挥手拒绝了,冷声道:“他要伐谁?当初石敬瑭献让燕云十六州,那是他自愿的!这片地方早在百年前就属于我大辽了,现在他们想拿回去?那就打!朕倒是要看看,那些懦弱的宋人,在我大辽铁蹄之下会不会颤抖!”

    “陛下,使者此刻应当得到了消息。”

    “耶律广军……若不是他提前投靠了皇后,此等有辱国体的渣滓朕定不容他!传信告诉他……密切关注宋人的态度,还有他们的军备情况,此事若办不好,他就不用回来了!”

    萧菩萨风韵美艳的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

    耶律广军的投靠她很意外,可现如今的处境于她而言,却也正需要这样一个敌对势力的人倒戈投靠。

    如此不管实在声望上,还是在各方交锋的势力中,萧菩萨都能借此反击一搏。

    ……

    今年的大朝会很祥和。

    府洲之战大宋力挫西夏,斩杀三千余人,且罕见的追击至西夏境内,再次斩杀一千余人。

    这种事情放在各国朝贺的时间点上。

    足以让大宋扬眉吐气了!

    与此同时那些本想在大宋沾些便宜的国家纷纷沉默,他们再不敢用那种不要脸的作风来威胁。

    这个大宋是会杀人的!

    原本定好的宋、辽两国的比试也被取消。

    更令人惊讶的是辽使竟然也同意了。

    这是惧了大宋的威势吗?

    不过害怕倒也不至于,只不过辽国如今也是多事之秋,大家两好洽一好罢了。

    这样不仅给了宋辽两国的一次喘息之机。

    更是以此告诉那些背地里搞事情的小国家……别给哥跳,否则个哥有的是时间弄你!

    这事儿是秦为提出来的。

    但其中的最大获利者不是宋国也不是辽国,竟然是耶律广军这个辽使。

    就在取消两国比试的第二天。

    耶律广军收到了来自国内的消息,辽皇得知宋国大败西夏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未来两国局势的变化。

    虽然耶律隆绪在信中的语气很暴躁。

    但耶律广军知道,这份怒火大多是来自宋国突如其来的强硬态度,这让辽国措手不及,更让他这个濒临死亡的皇帝更加忧愁。

    现在好了,宋辽两国用取消比武达成了默契。

    这代表了两国都希望和平共处的想法。

    通俗点讲就是;兄dei,我打我的西夏,你搞你的内政,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辽皇不用再因此忌惮大宋会忽然对辽国开战,宋国也解除了辽国对他的警戒。

    大殿里,君臣都很轻松的闲聊着。

    场面难得的和睦。

    宰辅们坐在下首,正在与皇帝汇报今年一年的计划和应该处理的各种事宜。

    秦为也被叫了过来。

    原因是赵祯想了解一下,经过司事局一年的整顿后……朝中各部中的懒政、惰政和贪墨、营私的现象是否有了好转。

    三司使王尧臣也在,拿出一封奏章让许茂则转递给赵祯,道:“陛下,今年三司结余一万三百余贯……各地税收稳定,边南地区也开始陆续恢复生产。”

    大宋每年收入很高,但花出去的钱更多。

    以往大多都是在亏空和保平之间来回踱步,今年能结余一万,虽少却是个好的兆头。

    赵祯满意的点点头,又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奏疏。

    秦为敢肯定,他绝对没看懂。

    别说赵祯看不懂,那些朝臣写的奏章大多是各种古文辞藻,真正有用的,也不过最后的那十几句话而已。

    三司的事情汇报完了,轮到王臻站了起来。

    他没有奏疏,只是想了想道:“陛下,枢密院兵房已着手批量锻造新式弓弩……”

    说着他看向了王尧臣,笑道:“这还要多亏了三司的支持,臣有把握,一年之后,大宋各地的主力部队,都能配备上制造精良的新式弓弩!”

    “好!”

    接连两个好消息,赵祯咧嘴笑了。

    在大宋男人十九岁已经算得上正经成家立业的年纪了,赵祯也在这几年中大有改变。

    至少现在的赵祯不会动不动就少年冲动了。

    尤其在接触到更多的权利后。

    他与老娘刘娥的关系不仅没有恶化,反而更加亲密了不少。

    就如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