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他说,我是他媳妇儿 (第1/2页)
我对吴老师说,我没有想到,来卧底的人会是您——这倒不完全是假话。 只是,我建议的候选人条件,都是比照着他来设计的。 年龄,在28到30岁之间——这样,不会有代沟,方便他接近我。 性格,执行力超强,乐观,并且还要有点“傻”。另外,最好还有过大额捐助记录.——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被我所“蒙骗”。 另外,需要是华辰大学毕业的——嗯,这个就不必多解释了。 符合以上这些条件的,在B市刑警队,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即使如此,我还是不能百分之百的确认,刑警队会一定派他来。 那个周五,当吴老师背着电脑,西裤口袋鼓鼓囊囊,额头带着细汗的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我心里终于安定了。 是他。 三年之后,我终于再次见到了他。 三年前的会议上,我贴着大胡子,顶着苍老的脸,坐在圆桌旁,听着一场场沉闷的发言。 后来,到他了。 这个坐在我斜对面,眼里有光的年轻男人,开始一板一眼的念起报告来。 那是一份关于跨国合作,打击边境犯罪的报告。 报告当中,他提到,“这种行为对秩序的破坏,其恶劣影响是难以预估的。当地的儿童,会逐渐失去辨别善恶的能力,会对未来失去希望。如果不能让他们回到正途,那他们离犯罪的深渊就又近了一步。” 这是一段不太合适的发言。太理想化,太……有感情。 如果是我,我大概只会排出一长串的数字,比如当地的失学率、刑事案件犯罪率,并且加粗注明:不能证明当中的因果关系。 可是……是因为他语气里的坚定,还是因为他眼中闪烁的光?我总觉得,这份平平无奇的报告,打动了我。 到了提问环节,我举手了。我的问题或许有些刁钻:“吴警官,您刚才提到的,让儿童辨别是非,这应当是教育机构的职责。对于我们刑警而言,似乎没有什么太多可做的。” 他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回答着:“呃,就我个人而言,我有向当地进行定向捐助。当然这并不是一种解决方式,但是,可以视作是我个人的一种努力吧。” 我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到了晚间,我们换了会场。大家整齐划一的在台下坐着,听着台上的人发言。 我实在有些闷得慌了,从侧门闪身出来透口气。 刚出来,就发现他坐在靠窗的沙发上,双手交抱,腿往前伸着,头一点一点的,应该是在打盹。 窗户大开着。北地4月的风,还是有些硬冷。 我心中动了下,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吴警官,别在这里睡了,会感冒的。” 他立刻惊醒过来,有些迷瞪的看着我,最后冲我笑了下:“谢谢你。你,你的眼睛,真好看。” 那一瞬间,我的心跳有些失控。 ……这是,在撩我吗? 不不,不可能。我想起了自己脸上的化装。 果然,他只是站了起来,对我又点了点头,就回了会场。 我看着他的背影,隐隐有些失望。 那之后,我再也没见过他——我只能偷偷的查了他的全部资料。 当我们在B市启动卧底计划时,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次,我能见到他吗? 然而我并没有太多的余力去想这件事。计划进行的并不顺利。我确信,当年我弟弟的死,和毒贩脱不了干系。从他的邮件和短信记录来看,对方应当是多次诱惑他,劝说他在二代的小圈子里“把生意做起来”,但他没有同意。最后,对方估计是骗他服用了LSD,让他好好的“爽一把”。 等我开始启用“于嘉上”这个身份之后,我联系到了当年的毒贩,并且表示,这种小生意,我看不上,要做就做大的。可惜,躲在毒贩背后的人,总是不上钩,一直在反反复复的试探,观察。 最后,我们决定给这个幕后之人,送一份“大礼”。 就这样,吴老师再次出现在了我面前。 一半出于计划,一半出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